2020-03-27

        我已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20年了,从最初的上课堂之前紧张兴奋,慢慢慢慢地越来越从容,再到疲沓……接触新教育之后又开始富有激情。

        在从教20年里,我也讲过好多的公开课,但我始终不能明确“怎样才是一堂好课”。

        昨天晚上我听了新网师云大学公益课的第5讲——王辉霞老师的讲座《构建理想课堂思与行》,收获颇多。王老师说,有显著教学成绩的课,能上成公开课的课,有思考有启迪的课,学生喜欢上的课是不是都可以称之为一节好课?

        王老师根据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三、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并结合她自己的课堂,具体阐述应该如何实现理想课堂。就像新教育中提倡的,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在这部分内容里,王老师重点谈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她说,有老师上了10年的课,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如果你能坚持写一年的反思,你的课堂就会有质的飞跃。所以课后反思也是有效教学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实,反思更好的是直接在上面用红笔做批注,对解读、目标、预习、板块及清单任何一处成败做批注。反思是为了让老师的目光更敏锐,更能够发现问题,提高效率,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希波克拉底。

        另一方面,王老师着重谈了“课堂上的主体到底是谁”,我们都知道是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就成了一个课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不是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思考、有行动。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尤为重要。

        当然,一节讲座其实只是给我们指明方向,要想实现理想课堂,还需要我们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真正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