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绿皮书》的感思

美国海报

绿皮书:美国黑人旅行住宿可选择指南。一本真实存在的册子,一部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来自亚马逊

和朋友以及女朋友在私人影院抢鲜看了新近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和好友以及他的女朋友看得全神贯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拍手称奇赞叹不已,女友则由于太累以及空调开得太大太闷,在一旁睡着了。私人影院的好处就是,空间私密,看电影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用忍受那些爱迟到、拍照、接电话、不关手机铃声、电影刚刚结束就立马喧哗起身离席的人,如果是烂片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是在一部很合自己尿性的电影中遇到这群人,真的是恨的牙痒痒。《绿皮书》就是一部好电影,有智慧、有结构、有笑点少槽点多感思。

绿皮书:美国黑人旅行住宿可选择指南。一本真实存在的册子,一部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故事的冲突明显:黑人与白人,尊贵与卑微、小流氓与大演奏家,真实,剧烈。

在那个还没有真正达到平权,种族歧视普遍存在的年代里面,一个黑人钢琴演奏家,去歧视最严重的美国南部巡演,聘请了一位白人司机当司机,一路上被各种民众、警察、以及作为邀请方的上流社会各种歧视、肆意施加仅仅是来自于肤色的仇恨。

就像主人公演奏家所说的那样,他自己明明是黑人,但是却又不够黑。作为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处于底层的黑人,他却喝着咖啡、坐在王位上,拥有着私人管家,挑选着白人给他做司机,去给上流社会弹钢琴。可即便他拥有者三个博士学位以及显赫的社会地位,也同样难以逃脱被社会大众歧视的命运。在众人的吹捧声中完成演奏,却在间隙要上个卫生间都不被允许。而另外一边,作为黑人,在同族的眼中,自己仍然被排挤,被当做是为白人服务的高级走狗和叛徒,一样的格格不入,所以最后,一个在恶劣环境中拼命奋斗的成功者却因为肤色的缘故变成了一个不被任何群体所接纳的孤独者。作为一个社会属性极强的人,被排挤在任何一个群体之外,其中的滋味,真是充满了莫大的讽刺与无助啊。

貌似这种事情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不同形式的群体歧视却从未消失。在中国,最常见的莫过于地域歧视了。“全国人民都学骗,河南人是总教练”、“连这个你都吃,你是广东人吗?”“你们云南人是不是还骑着大象上学,养孔雀当宠物啊?”…………“你是什么专业的?哦,体育呀”、“我们这只招本科学历以上”、“研究生学历以上”、“第一学历必须是985”…………

身在一个被歧视的群体中是痛苦的,来自其实群体的压力;通过努力与奋斗,在被歧视群体里面做一个佼佼者,同样是痛苦的,来自所有群体的压力。那要怎么办?烂在泥里吗?这一年是压力最大的一年,但同时又是最有希望的一年。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是有英雄主义者在摇旗呐喊,有理想主义者在坚持奋斗,有不甘愚弄者在默默发声的。无论这样的微光有多么脆弱,只要还在闪现,那就是我的灯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要等到逼不得已走投无路的时候才迸发出勇敢的气质,在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应该为心中的正义勇敢挺身而出,路见不平一声吼,见义勇为不退缩。社会生存环境是每个表现的总和,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社会里,首先,就应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于《绿皮书》的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