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2018盘点完了吗?

【第303篇:你的2018盘点完了吗?】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好像都变得特别讲究,过完了一年一定要总结总结,盘点盘点。平时都不见写日记或者周记,哪怕是月度总结,上来就年度盘点,这就像你从来不做明细账,年底直接做年帐。不是说不行,有当然好过没有,不过可靠程度怕是和QQ的星座运势差不多。

关于如何写自己的年度盘点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不会的去网上随便搜一下套路很容易就学会了。我只说几个需要我们警惕的点:

第一,代理盘点的片面性。我知道很多人的年度盘点是靠各种APP来做的,微信的社交分析,支付宝的“账单式小康”,还有你用的各种APP都会顺势而为。有人吐槽修图软件应该出个年度总结:“您总共修图xx张,耗时xx小时,瘦脸功能去掉了xx平方公里的面积,一共拉长了xx千米的腿……”

APP帮我们总结也是可以的,就像雇的会计年底交上来的报表,省去了我们很多琐碎的事,但是问题就在于省去的东西太多。

每个APP都是因为在某一方面的便捷才被我们使用,这包含了两点:专业性和商业性。专业同样意味着局限,商业意味着趋利。这就决定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趋利(促使我们更忠诚或更高频)及片面(只局限在APP功能范围内)的。

不能把任何APP的年度报告当做你一年的生活,即使多个类型APP的也不能概括你的一年,因为很多方面是更重要但APP涉及不到的,比如你的体验和思考。所以APP给出的关键词,如果你特别喜欢,就当做2018众多标签中的一个吧。

第二,年度总结的简洁性。按说简洁是个优点,不简洁怎么能叫“总结”。是的,简洁是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大视野的看过去的一年,但简洁同样意味着模糊细节,抛弃旁支,所以要谨慎对待“简洁”。

简洁意味着丢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否重要需要过一下脑子。有些重要但不能简洁概括的东西,应该适当处理、整合,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那样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狭隘。所以写日记是个好东西,星星点点的跳脱,年底还能重新审视一番,以择去留。

第三,过于思想正确。做个年度盘点要么是“2018年100件成就”“2018读书总结”“2018出游盘点”“2018对我影响最大的10个人/10件事”……当然很好,但是如果只有这些,你的2018就被丢掉了一大半。就像放眼望去最高的10棵树,你不仅忽略了其他的树,你还忽略了无数的蕨类植物、花花草草,是这个生态环境造就了这10棵树,脱离了环境树是活不成的,想在其他地方再种出这么高的树,就必须重视成长环境。

只关注成就,你就会以为这些成就是孤立的事件。你会觉得自己听了某人一句话突然开窍,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个答案;你觉得自己读了100本书是因为勤奋,而忽略了你的工作以及整个生活方式留给你的大量空闲时间;你还觉得自己一年旅行了大半个中国是因为自己更热爱自由更终于理想,而忽略了殷实的家境或者可以靠写游记赚钱的能力。

所以你会因为把某大师介绍给了朋友,朋友却没有任何变化而感到沮丧,开始怀疑自己和这个朋友志不同道不合;你还会因为给别人推荐读书他却总跟不上进度,而认为别人都是世俗之人,难附风雅;你当然也会因为拉着别人去旅行,他们却总被各种事情耽搁而认为这些人没有梦想,只有自己是孤独的追梦人。

是这样吗?不是的。是你的眼光狭隘了,你看不到自己的环境,就不会去关注别人的环境,不关注环境你就不会真正看到别人价值。

就像出版社也会推出“2018年度烂书榜”,影评号也会写“2018年度烂片榜”。烂书和烂片全球皆有,而且大多数都是烂的,只不过我们能看到的进口片/书都是筛选过的。那些烂书/烂片有存在的合理性吗?当然,多元化的文化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大量的产品才能维持正常存活,然后有机会做精品。

冗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杂草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做总结除了盘点优质经历,也要盘点烂事儿,失败的经验往往更深刻,更值得总结。

2018到2019,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人为的划分不能打破时间的连续性,所以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对时间换了个叫法一切都变好了起来,所以我们才要做总结。总结过去的365天,以期望这些经历让我们能更好的度过接下来的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2018盘点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