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有些人沟通觉得舒畅无比,聊完天浑身舒爽。可有时候和一些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不仅如此,还想着最好不要再跟这个人打交道。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沟通的差别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理解能力。我们能够从多大程度上理解他人,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我们个人的沟通能力。不善于沟通的人总是钻在自己狭窄的认知范围内,不能够多方面地体会他人的感受,也不能多角度地去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而善于沟通的人就能够感同身受,即使意见不同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换位思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换位思考的案例。
小轩因为在学校和别人打架,老师把小轩爸爸叫到学校,和爸爸说了一下孩子的情况。说小轩是个非常有主意、脑子也很聪明的孩子,不能老是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要改变教育方式。小轩爸爸觉得被老师叫去学校非常没有面子,回家之后先把小轩叫过去,问孩子为什么和别人打架。小轩说是别的同学先惹他,爸爸气不打一处来,很严厉地说:别的同学惹你你就去打人,我平常是怎么教你的,有什么事儿不能和老师说吗?小轩和爸爸杠上了:跟老师说也没有用啊。爸爸看他犟嘴,越来越气,狠狠把小轩揍了一顿。心想,这次孩子总该长记性了吧。结果还没过一周,老师又要求爸爸去学校,原因还是打架。这次小轩爸爸没办法了,跟老师说:老师,我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对这孩子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了。老师你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我们全力配合,没有任何二话。老师看着家长信誓旦旦,却也无计可施。
其实这个例子中小轩爸爸表面看来非常配合老师的要求,事实上,并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老师提到了,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爸爸根本没有听进去,也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恼怒之下揍孩子一顿了事。结果,虽然多次去学校沟通,却没什么效果。如果小轩的爸爸能够多角度地站在老师甚至是孩子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也许孩子打架的行为就会得到纠正。我们都知道,沟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问题的解决。不过,像小轩爸爸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其实换位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今天我就来给你分享一个方法,叫做枕头法。
枕头法最先是被日本小学生发明出来的。“问题”就像枕头一样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所以叫枕头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都能得到不同的有价值的见解。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用五种立场去分析我们在家校沟通中遇到的情境。
我在文稿中配上了枕头法的示意图:
立场1,是我们通常沟通中采用的观点。也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从我们自己的立场出发。总觉得我们的立场是对的,如果对方和我们的立场不一样,我们还要和对方争辩。
立场2,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视角,寻找自己立场的毛病,并最大程度地理解和解释对方的观点。这一点有时候要做到非常难,比如对方的观点我们实在不能认同。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对方的立场。立场2的目的是尽力去理解为什么别人和我的想法、做法完全不一样。
立场3,双方都对,双方都错。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发现你和对方的行为和言语中都有优点,同时也都有缺点。这样在沟通中会减少攻击和戒备,能让你对对方的行为少一点不满,多一点理解。立场3能够帮助我们在沟通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从而为沟通解决问题寻找到更多的途径。
立场4 ,这个议题不重要。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为了争辩而争辩,为了证明我们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而陷入纠结。事实上很多事情,即使当时我们看起来非常重要的事情,等过去之后你再回去思考,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当时你争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要站起来和对方扭作一团,结果事情过去之后,你会好笑自己当时的行为,多大点事儿呀。
立场5,以上立场都有道理。了解过4个立场以后,最后一步就是要认识到每个立场都有自己的优点,它会让你增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改变沟通的氛围。
那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枕头法,接着我们来通过一个案例帮乐乐妈改善一下家校沟通问题。
乐乐今年刚上幼儿园,新学期开学的两个月内,乐乐妈妈就被请到学校两次。老师反馈乐乐在学校也不和小朋友玩,也不说话,有两次生气的时候还去咬其他小朋友。老师建议家长带乐乐去专业机构做检查,觉得乐乐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点缓慢。妈妈觉得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在家里乐乐也会和家人交流,是老师对乐乐缺乏了解,希望老师对乐乐多付出一点耐心。
立场1:乐乐妈妈对,老师错
以下是乐乐妈的妈的第一反应:孩子是我从小看到大的,虽然有点娇惯,但是我觉得孩子没有任何问题。本来小朋友刚上幼儿园有些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孩子性格本来就有点腼腆,也不会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现在刚上幼儿园肯定是有些紧张,有时候一着急,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达就咬人也是孩子紧张的表现。老师把孩子的问题说得这么严重,还是想把主要的教育重担推卸给家长。老师不太负责任,对孩子也没有什么耐心。
立场2:老师对,乐乐妈妈错
以下是乐乐妈的换位思考部分:老师说怀疑孩子发育迟缓。有一点她说得对,说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太弱。在家里我和乐乐交流确实少一些,孩子说话也不多,有很多词语都说不上来,我还觉得孩子慢慢大了就好了。也许找个专业机构去检查一下对孩子也没有坏处。毕竟老师也说了,孩子现在小,早干预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老师说的也是对的,说家长要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如何与别人交往,而不是一着急就咬别人。这些我在生活中确实也没有专门教育过孩子。
立场3:老师和家长都对,也都错
乐乐妈和家长都对,也都有错。妈妈觉得孩子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期,老师要多一点耐心是可以理解的。老师提到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现,去专业机构检查,以免以后干预得晚耽误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对的。乐乐妈完全无视孩子的问题有错,老师把孩子的问题描述得太严重也有失妥当。
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
考虑这么多之后,乐乐妈觉得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重要,比起以后在孩子教育方面还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沟通,这件事情看起来就没有那么严重了。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共同帮助乐乐改变目前的状况,比争论谁对谁错更重要。老师也是为了乐乐好。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做才能帮到乐乐,而不是去计较老师认为乐乐有问题到底对不对。乐乐妈还是把面子看得太重要了,觉得老师这样说乐乐,自己很没面子所以特别恼怒。
立场5:以上立场都有道理
在运用枕头法思考之前,乐乐妈发现她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对老师也产生了一些偏见。通过运用枕头法之后,乐乐妈发现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对老师的看法,还会加深彼此的误解,对于问题的解决起不到一点帮助。既然老师的目标和家长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乐乐好。那为什么不能把问题聚焦在如何让乐乐变得更好上呢?在乐乐变得更好这件事上,作为家长,我可以做些什么,不要去纠结老师要怎么做。乐乐妈最后决定带乐乐去专业机构检查,并在家里多和孩子沟通,通过游戏等方式教会孩子人际交往的方法。然后多和老师沟通,了解乐乐在幼儿园的情况。
枕头法帮助乐乐妈妈理清了思路、瞄准了目标、转变了角度、改善了沟通。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把枕头法运用在实际情境中,从而提升我们的沟通理解能力,更好地解老师,也让老师更好地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