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个读书功利的人

前几天和友人聊天,朋友是文学专业出身,我俩都爱读书。打开话匣子之后便向她推荐最近看的一本神书。对话大致如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们没有就这个话题延伸下去,但我却想了很多,我甚至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大概是个读书功利的人。

得出这个结论似乎并不难,首先我想到的便是怎样读书才算功利。

1.带有强烈的目的性

2.获取知识后进行实践

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很好理解,你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读书是想得到什么?

许多人阅读不为其他,就只为了好看的故事或有趣的文章所带来的文章乐趣,这一部分人为了消遣。

大部分人为了获取信息。不论我们是否喜欢阅读,我们大多为了得到信息而阅读,如工作上的、兴趣上的、生活上的,从食谱到自然科学期刊,从填表须知到操作指南,都属于这个范围。

有些人则是为了判断。在这类阅读里,你想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以形成你自己的意见或结论。因此你要能够评估他人提出的论点,并留意成见或偏差的存在,或是作者是否意图利用情绪化的论点左右你的想法。

获取知识后的实践是行为上的输出。同样的问自己一个问题,读完书后我要做什么?

通常这种问题都和你的目的息息相关。比如朋友是文学专业的学生,她每周都会固定读一两本小说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读完之后她的实践就是写作输出。当然你可能正在学习ps,cad之类的操作软件,那么你看完手头的操作书籍可能会立马打开软件实践一下。或者你目前有许多麻烦,定向读完某本书会让你学着如何解决这些麻烦,那么你会马上付诸行动。

弄懂了以上两个问题,是不是似乎感觉自己也是个功利的人?

起码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很功利的人。

前段时间暑假刚过回到学校体重剧增,实在无法忍受周围人嫌弃目光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于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减肥的信息,知乎提问,微信关注减肥的公众号,百度搜索整理。最后懒得整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于是乎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特牛的书用来系统学习,听名字你也许会被吓到,《施瓦辛格健身全书》。

图片发自App

学完以后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月的计划,每天从健身房出来后会写健身笔记,定期总结反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近在忙着实习找工作,为了能够面试过关,所以买了《沟通圣经》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准备面试,如何求职。然后认真做笔记总结,第二天就应用到面试中,晚上回来再做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我读书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并且读完就实践反馈。的确,我读《微观经济学原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读《心理学与生活》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其实读书哪用得着分什么功利与否?

如果按以上的划分功利与否,那大概没有人不“功利”吧!朋友看的都是文学类性质的书籍,我大可以说她为了消遣,为了提升写作功底。

看《红楼梦》《西游记》这类的古典名著浅了讲是为了了解中华古典艺术,陶冶情操,大了讲是为了提升人文素养。哪怕我看这些书只是单纯地为了休闲娱乐;看专业书是为了期末能考个好成绩。甚至遇到个单词不会去查英语字典。

不管你读书为了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还是单纯的为了消遣娱乐,或是陶冶情操品味生活。在我看来都是另一种功利!如果你硬要区分一个高低贵贱那我也只能用一句:“我就是爱看,怎么着吧”来回答。

我也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游记,喜欢张佳玮先生写的美食散文,喜欢吴晓波老师写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这种集成式散文集,就连周国平先生的带有浓烈哲学性质的散文我也偶尔看看(事实上我还有部哲学的大部头书籍只翻了一章就看不下去)。

看书就是我的兴趣,消遣,爱好,没有必要区分是不是太功利,当我考虑到功利与否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焦虑和对自己的检验。索性拿起案头的一本书,消遣娱乐也好,解决问题也罢,索性埋首享受,不谈功利,不论是非。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大概是个读书功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