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随流水21-03-23:用心做饭,用心写作

杭州太子湾的郁金香

3月23日,二月十一,周二,晴,8至18度

我不再纠结早起、晚起,也不再读一本书后,就发誓洗心革面,颠覆旧生活,创建新秩序。十几如一日灯下夜读,现在却要逼自己改了去,晚间做不消耗脑力的轻松娱乐。结果无论上床早晚,入眠仍要挨到子夜,早晨也仍是起不了大早。可见任何的变革都需尊重习性。

对于主妇而言,一早用于学习是不现实。因为总有许多家务事等着。而到了夜间,万事将息,才能静心忙自己的事。所以,如果让女人夜间闲着,就等于自绝独处空间。

今五点半起,其实四点不到就醒了,无紧急任务,也就没了早起的动力。为帮助儿子减重,决定每天做早中两顿饭,晚餐陪儿子断食。以往家庭饮食的重头戏是早餐。中餐吃食堂,晚餐从食堂打一份荤菜,自己炒制一份素菜就行,费不了多少时间。每天做中饭,就多出了许多家务。首先得买菜。家附近虽也有超市,但我嫌超市菜的品种单一、不新鲜。离家最近的菜市场骑车需十五分钟,来回加买菜得一小时。其次,中午做三道菜,简单的也需半小时,若有硬菜,一小时都做不好,岂不半天时间全耗在做饭上。

实则不然,菜买一次可以吃两三天,早点做一次也能吃两三天。每日早起,一日做早点,一日买菜,如此就不必占用上午时间。而做一道大菜也能吃上两三天,一日繁,两日简,并不复杂。接下来两个月,我生活的重心是做饭,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让他能安心复习,养好身体。孩子长大了,与其朝夕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我要好好珍惜这难得的时光。

昨日写了篇美食文章《清明馃》,我已有近半年时间没写完整的文章了。而日记根本练不了笔。虽说文章写得并不出彩,但用心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日记的零碎记录绝然不同。昨发生了两件极不愉快的事,却都被创作的喜悦冲淡。所以,我愈发相信,艺术能让人超脱于世俗烦恼之外。我要潜心修习才艺,力求能达到专业境界。

近两月的重心是做饭,那就写写美食文章。美食专栏起名为“食之艺”,侧重于谈美食的做法。大多数的美食文章都是从食客的角度写的,色、香、味、风土人情、历史渊源......却满足不了厨娘学做菜的需求。这点可成为我写美食文章的一大特色,但又要防止将它写成单调的食谱,要兼具文学性和书卷气。

从图书室找出一本杨荫凯写的《旧食记》,是一位七零后的北京公务员对东北家乡菜的回忆文集。几乎每篇文末都要感叹一番:只有在记忆中找寻。原因有二,食材还是那些食材,然与儿时农家自种的绿色蔬菜相比,口味已大打折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那缺衣少吃的年月对食物那份热切的期待也就缺失了。

我对食物没有那么浓烈的乡愁,小时候也未尝挨过饿,农场里瓜果蔬菜肉蛋廉价而丰盛。父亲单位发西瓜都是几百斤一发的。那几百斤西瓜铺了满满一床底。吃时,要爬床底下一个个检查,老的先吃。有时躺床上闻见床下酸酸的腐臭味,就得赶紧将那烂瓜找出、移开,将地上的腐水擦净,以免感染了其他好瓜。瓜果多得来不及吃,几乎每天都有烂瓜,腐水淌了一床底。整个夏天,满屋子都是烂瓜的气味。

苹果、香蕉,江南不出产,父亲出差,或邻居从外地回来,才会见到一两次,也顶多两三个。父母也不招呼你吃,放在高柜上,走进走出都能看见,浓郁的香气惹人直咽口水,实在忍不住就偷偷吃了,父母也不问。还有大白兔奶糖也是大过年才能吃上。家中孩子每人一包,大约半斤左右,和红包一起发给大家。我是老小,父母会在年三十夜睡觉时又偷偷塞我一包,这是把他们自己的份也给了我。

对于食物还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呢?父亲的红烧肉、肉圆、白菜梗炒肉片......都是极其有限的。

酱爆口蘑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随流水21-03-23:用心做饭,用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