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妍
1、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与别人情感一致。
在交流中,双方下意识的动作和习惯越是一致,交流的效果就会越好,他们彼此的印象也会越好。如果两个人的交流一开始就不协调,比如不断打断对方,或者话不投机,那么彼此就会产生不自在的感觉。
思考: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和这个人聊天如沐春风,和另外一个人聊天却尴尬不自在。原来关键就在你是否和对方保持情感一致。
2、人际交往的原型:原对话
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母亲和孩子的情感互动就是“原对话”,如:母亲抱着孩子想亲吻他,看到母亲撅起嘴婴儿也把嘴唇向前伸,母亲一笑孩子也笑起来,整个过程不过3s,但是却沟通了感情,这种简单交流就是“原对话”,原对话是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第一课。
原对话保留了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在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悄悄发挥作用,这种小时候学到的本领,伴随我们终生,指导我们如何与人交往。
思考:很多人觉得婴儿还小,什么也不懂,只要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但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婴儿时期母亲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3、关系亲密的人
关系亲密的人们,比如亲人,同事和朋友之间,就像存在一个微妙的磁场一样,它如同地球引力一般的力量,吸引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思考:我身边有这样一个同事,她每次找我都是来抱怨,没有事实依据地八卦,每次和她聊天结束后,我的情绪都很低落,几次这样的体验后,我就慢慢和她疏远了距离。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情绪可以传播,所以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用自己这种精神面貌影响周围的人。
4、同理心
我们越是专心,就越能敏锐迅速的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不管周围环境多么复杂,他人的情感暗示多么细微,相反,我们越是紧张,就越难产生。同理心,不管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闭,都会扼杀同理心的产生,更不要说同情啦,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时,我们遇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自我的封闭就会越来越严重。
同理心有三层意思:注意别人的感受,感受别人的感受,针对别人的痛苦采取救助行动。这三层意思意思描述了三个阶段:首先我看到你。接着我体会你的感受。然后我才去行动帮助你。
思考:我们都知道要有同理心,但是从没思考过什么是同理心,怎样产生同理心。
5、情感回路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会与对方形成情感回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得到主要来自对方面部表情和语气等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与话语是否得体。
思考:自从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之后,人成人们就经常在网上像个小孩子一样攻击他人。网上进行的交流缺少面对面的反馈信息,而这种反馈信息正是我们遵守社交规范所不可或缺的。
6、如何看待痛苦?
痛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由你对待他的态度所导致的,因此你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消除它。反思改变了我们的情感反应,当我们有意识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就取得了对自己情感的控制权。
思考:这让我想起我上大学时第一次失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那个时候夜夜失眠,只有借助mp3才能入睡,而且就爱听悲伤的情歌,人整整消沉了2年,后来在时间的作用下,慢慢恢复。而在书中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一种恍然大悟,相见恨晚的感觉袭来,如果当时能清醒反思自己,认识到痛苦并不是事件本身,我可以随时消除它,处在消极情绪中,更不能任其肆虐,也许恢复的更快。
7、“我和你”“我和它”
“我和它”模式中,我们把他人看出一件东西,而不是一个人。他人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物体。在这种模式中,一方并没有对他人的主观现实产生真正的适应,也没有对他人产生真正的同理心。这种对待别人的冷漠方式叫做动因性。即把他们把他人看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但我毫不关心你的感受,只想从你那里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时,我们的心态就是动因性的。
“我和你”的关系恰恰相反,在这种模式中,维持我们之间的良好关系就是我们的目的。
反思:当我们把对方当做“它”的时候,一切情感都无从谈起,不会产生情感的同步,更不会有同理心。这就不难理解一些穷凶极恶的人为什么那么残忍了。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慧妍,一个专注育儿、理财和个人提升的80后宝妈!如果你想找一个积极向上,爱学习爱阅读的人一起组团打怪,那我们就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