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二十一章

      子不语怪、力、乱、神。

      我的理解:古人用字,极为讲究,本章中“子不语”的“语”为何不用“言”?“语”和“言”有何区别?《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意思是独自表达叫“言”,与人谈论叫“语”。我觉得有道理,因为暑期读《春秋》就看到很多与“怪力乱神”相关的事件记载,孔子均全部保留,所以我们不能理解为孔子完全不讲“怪力乱神”,他只是不喜欢与人谈论、探讨此类事情。《皇疏》也说:“发端曰言,答述曰语。此云不语,谓不通答耳,非云不言也。”至于“怪力乱神”分别指什么,这里不做解释,因为历史上的每个朝代均有每个朝代不同的“怪力乱神”。历史的车轮滚到到今天所谓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怪力乱神”之事更是层出不同,各位自己去寻找、去体验。孔子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这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古注有两部可供参考。一是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他引王弼的话说:“或无益教化,或所不忍言。”二是朱熹的《论语集注》说:“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故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他在书中还引用了谢氏的话说:“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其实这四句话是曾巩的妹夫王无咎说的)王弼和朱熹的说法不能说不对,但还是过于“神化”而不好理解。孔子的“圣人”身份是后人封的,他自己自然不会把自己当成“圣人”,所以我们读孔子的前提就是不把他当成圣人,只把他当成一个智慧的老师,有了这个前提,读起来就不会那么费劲,也不会人云亦云。假如孔子老师经常和弟子及其他相关联的人谈论“怪力乱神”,那么孔子就会成为“怪力乱神”的中心而聚集起一个“怪力乱神”的集团。如果这个集团的人都是“庶民”,集团只会是一天到晚神叨叨的团体而无所事事,影响的只是相关家庭,对社会产生不了太大的问题。可孔子老师这个集团绝大多数都是高智商、高情商之人,它发展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分利用这个集团“揭竿而起”与当朝君主抗衡。后世陈胜吴广起义、白莲教起义、义和团起义等等,都是聪明人把怪力乱神当玩具(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的最佳注脚(具体历史案例自己百度即可)。孔子是不是聪明人,不是——他是智慧的老师!所以他一定不会把怪力乱神当玩具而实施自己所反对的大逆不道之事,他所想做的是带出一批优秀的弟子,把自己的智慧传下去;他所希望的是,不管将来多少年之后,当儒家思想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时,世界大同的和谐幸福愿景便能得以实现。

        言语意旨:孔子的弟子撰写这句话,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告诉当世及后世学人,智者应当了知怪力乱神,而不推广怪力乱神,更不迷信怪力乱神。

      知行合一:我不是“智者”,所以没有资格谈论“了知”。普通人无法“了知”,就只会“推广”和“迷信”了。“迷信”是“推广”的前奏,我从“迷信”说起。什么是“迷信”?百度有两种解释:一是信仰神仙鬼怪;二是盲目地信仰崇拜;第一种解释以“唯物”为前提和基础,因为神仙鬼神看不见,所以就是不存在,相信“不存在”就是迷信。这个逻辑问题在于看不见的就一定不存在吗?超声波、电磁波、紫外光等都看不见,你怎么能说它们不存在?有人说现在能用仪器检测出来,那这个仪器没有造出来之前呢?是不是这些光波、射线就不存在?所以第一种解释不予采纳(在很多官方语境中,这种解释泛化为名词,例如“迷信活动”)。第二种解释为泛指,更为契合“迷信”的词汇本意,我们可以更直白的解释——迷信,就是迷迷糊糊相信。明明白白相信就是信仰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迷信”。

      例一:我的一个亲戚,信天主教。见面就说“主爱你”,见面就劝你信主,她的语言逻辑是:你信主,主就会爱你,让你不生病、生活幸福;你若不信主,就会生病、会遇到危险、会有不幸的是发生。这种逻辑是所有“迷信”者的常态“套路”,不管是信天主教还是基督教或者佛教,基本如此。根据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简单推知,凡是相信这个逻辑合理而相信的人,都有一个基本欲望:天主、耶稣或佛菩萨保佑我不生病、发大财、多子多福......这完全违背了所有教派的基本教义——当一种学说成为“教”的时候,它就成为“教主”控制教徒的工具而违背其本来从善、博爱的基本精神。教主为了扩大徒众而收获名利,就会紧紧抓住欲望这个劣根性实施自己的所谓“兴教”计划。回头再说我的那位亲戚,她身强体健的时候是这么“说教”,她现在坐在轮椅上也还这么“说教”,是不是觉得特别悲哀?

        例二:我的至亲,今年刚满五十岁,她说前些时候皈依了,我甚是诧异——“皈依前和皈依后有什么不一样?”她说:“没啥不一样,就是跟着去庙里烧了几次香......”“你念经吗?”“不念,念不来......”我笑着说:“你只是形式皈依而已,将来要逐步做到心的真正皈依......”我看她听不懂的样子就无法再说什么了。皈依本是修行人极为庄严的大事,在农村就泛化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仪式而已。

      例三:前些年岳母娘在广州小舅子那儿中风不省人事,我求助在番禺学习的师兄,他用隔空施针的方式治疗,岳母娘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一周后就可以在我小舅子和妻子的搀扶下回到深圳,由师兄继续临床治疗大约一个月,就回福建老家了。各位读者看到这个例子一定会觉得我在吹牛,这也是我向所有人描述“隔空施针”这件事的时候得到的第一句话。我确定这是我亲身经历时,听众第二句话是:“科学真是没法解释!”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逻辑漏洞——病人不是他“隔空施针”治好的,而是病人自己本来就会好的!我想问问:“哪位见过中风病人不需要治疗会自己好的?”堵上这个逻辑漏洞后,就只剩“科学没法解释”了——所以《人类简史》说 :“科学,是我们这代人新的宗教。”由此我们便把什么都往“科学”里头装,怎么也塞不进去的时候就说“这不科学,是迷信!”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现在所谓的“科学”是否真的科学?现在所谓“科学”是基于唯物而建立的,肉眼(加上仪器设备)看得见就是科学的,看不见的就是不科学的。全人类都知道,人类的眼睛阈限极小,最顶尖的射电望远镜也只能看到大约150亿光年,而这个宇宙却远远大于150亿光年,你怎么能说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呢?相信看不见的东西就是“迷信”,就是“不科学”,这不就是对“科学教”的迷信吗?知乎有一篇文章《迷信科学,也是迷信》(https://zhuanlan.zhihu.com/p/64331401)可以看看,应该能能理解作者面对这种科学迷信的焦虑与不安。

      我和好些朋友、同事讲起过我这些年不体检的实况,凡是关心我的人都会说:“你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科学!”很奇怪,去体检就是相信科学?这是什么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述而》第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