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直到看见平凡

有句歌词是这样的: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罪与罚》这本书中的主角拉斯柯尼科夫,就偏执地将自己定义为“不平凡的”,因而与想象中“平凡的”形成尖锐的对立关系,他认为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另一类是“不平凡的”。平凡的人必须俯首帖耳地过日子,没有犯法的权利;不平凡的人有权犯各种各样的罪,有权肆意犯法。

拉斯柯尼科夫将这种极端的想法进行了实践,谋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并抢走了部分钱财,企图用老太太的资金作为自己日后成就不平凡的原始积累,但他却深陷于自己构架出来的、虚伪的不平凡与现实道德信仰所体现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但拉斯柯尼科夫害怕自己是设想中平凡的一类,而刻意掩盖真实,强调不平凡。

根本上,拉斯柯尼科夫的矛盾是真实的自我与虚假的理想主义的自我之间的矛盾,他在两点间左右摇摆,将抽象的、未经验证的理论当作真实的生活,活在一个虚空当中而不能自洽,这是难以消解的罪与罚。

用错误的实践来证明错误的观念,只能得到错误的答案。主人公要么在重压在精神上的惩罚中走向彻底的灭亡,要么在经历过漫长的痛苦之后觉醒回到生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更乐观的一种。关于主人公命运的结局,在文学上可以有另外两种结果,一种是运用和原著相同的方式呈现出灭亡的悲剧性的一面,还有一种是在主人公的挣扎中戛然而止,给读者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既可以是乐观的,也可以是悲剧的。

事实上,“平凡”的真正概念并不是永远被压迫的平庸,而是一种生活常态,它不为某种目的而存在,却可以创造许多“不平凡”。拉斯柯尼科夫片面地见到特殊,而忽略了一般,在概念的误区中越走越深。好在爱和信仰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的主人公,这是主角的幸运之处,否则拉斯柯尼科夫将大有可能走向我们设想的另外两种结局,这也证明了《罪与罚》结尾的合理性。

最终,拉斯柯尼科夫在那天晚上,“无法长久不断地思索任何一件事情,也无法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个思想上;如今他似乎也不能自觉地解决任何问题;他只能感受罢了。生活代替了推理,他的头脑里应该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一种平凡的、感性的、未知的和浪漫的混合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罪与罚》直到看见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