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怎样——小欢喜带给父母的思考

《小欢喜》大结局,剧中四个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六个大人三对夫妻生活都走上正轨,真所谓“小欢喜”。

但是电视毕竟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现实中,哪有那么理想的结局,哪有那么多的“小欢喜”。

BUG一:剧中孩子几乎人手一个手机,现实生活中,手机是“罪魁祸首”,是会被老师家长严加看管的“物件”,是家长眼中最头疼的矛盾焦点。

孩子拥有手机,也不会仅仅用来聊天、记录心情、联系之用,剧中手机的作用被大理想化了。

BUG二:三对夫妻,三种家庭结构,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闺蜜情,哪有这样平易近人的区长市长,哪有邻居阿姨跟隔壁家孩子的“友情”,剧中的邻里之情有些理想化了。

现实中,有的家长,光是为了生存,就已经竭尽全力了,不要说陪读,不要说邻里之情,中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有的物质条件优渥,家长却根本没有时间全程陪伴孩子。

BUG三:同学之情,没有这么理想化。现实生活中,方一凡这样的“学渣”,像英子那样的学霸,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搭理”的,在家长老师眼里,也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就是不能被“靠近”的。

整体来说,剧情不是太接地气,但是不可否认,其实很多桥段,比如“穿旗袍”、补习、誓师大会等等,又比如宋倩与女儿的矛盾,就是现实中很多亲子关系的缩影,童文洁与方圆的中年危机——房贷、失业、父母被诈骗、又多个孩子高考,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看完整部剧,想想那四个孩子,谁过得最快乐?

学霸乔英子,常年被母亲严格要求,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填什么学校,无一不被监控、被安排,最后罹患抑郁症,即使成绩优秀,她的生活毫无疑问不快乐;

学霸林磊儿,母亲早早去世,父亲不管不顾,幸亏有了小姨小姨夫的收留,还有表哥的陪伴,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孤独的,在某些时刻他还是不快乐,甚至即使考上清华,他还是并不满足;

季杨杨,一向玩世不恭,在得知母亲的病情后,终于发奋图强,完美逆袭,最终上了自己想上的学校、想学的专业,只是他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总归有了一丝隐忧;

只有学渣方一凡,平时玩着直播,说话大大咧咧,遇事没心没肺,生活自由自在,似乎只有他,活得那么舒适自在。

回头想想现在的教育体制和大环境,成绩已然是家长老师唯一关注的焦点,孩子成绩的上下浮动牵动着家长的心,似乎学生时代的成绩,跟他将来的人生苦乐息息相关。

看完小欢喜,作为家长想的是,如果可以重来,小学时,不要那么看重作业,为了“作业”,每晚鸡飞狗跳;不要为了初中的叛逆,伤透脑筋;不要为了手机,伤肺伤心;不要为了课外补习,每个周末都忙得跳脚;不要为了每次成绩的忽上忽下,劳心费神;不会为了孩子的睡眠,纠结痛心,只要孩子能像方一凡那样,过得开心快乐,那就足够了。

可是转过头来,回到现实,每年中考高考结束,每年开学择校,听听家长老师们的选择评价,都在说某某学校、某某老师好,想要上哪个好学校,想到哪个好老师的班级,而这些所谓的“好”,无非就是这个学校今年考上多少个重点高中、985211大学;那个老师班上,考取多少个重点高中、多少个一本?

而这些,还是都以成绩来作为评判标准的。

这样的大环境下,“方一凡”的家长们,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平心静气吗?

家长们到底要怎么培养孩子呢?到底要以快乐为主,还是成绩为主呢?还是两者皆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怎样——小欢喜带给父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