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汽车业何去何从?

          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老司机,时刻关注汽车产业的发展,前几日在知乎浏览时发现有人提问“汽车产业是否属于夕阳产业”,援引知乎作者描述,以示警醒。

        其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夕阳产业,其实就看这个行业本身的发展现状就好,简单粗暴、清晰明了。

        最近这十年里面,汽车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稳步提升,已经超过了12%,这已经是说明了汽车行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汽车产业在GDP的占比也一直较为稳定,并没有因为大量第三产业的崛起而一蹶不振,这也与我们对于其年老色衰的印象严重不符。

        可能有人会说产值GPD的数字水分太大,那我们再看下投资面。即使在汽车产业进入稳定期的2012年之后,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仍旧是2位数在增长。

        也就是说,即使在这么样一个“夕阳”阶段,国家以及资本市场,依旧在不断注资,不断开发市场潜力。

        可能很多同僚看到的是传统车企以及零配件企业的建厂速度慢了,产能紧张情况不再了。但大家更应该看到国家在鼓励新能源产业方面,以及资本界在聚焦自动驾驶、车联网上的浓厚兴趣。

        绝对没有人会说游戏行业是夕阳产业吧?!但如果我们对比下IT桔子上所罗列的2017年的重大投资项目,游戏行业内的大笔投资金额与汽车交通行业相比,简直是天与地的差别,可能前十加总都不及一个北汽新能源。

                                                  收入才是我们这些行业螺丝钉的第一考量标准

        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可能对于小老百姓的收入,包括题主的疑问,未必直接相关。如果光靠打鸡血,整个行业不可能有持续进步以及发展。人才的成长、行业的发展、收入的增长,这几项势必是环环相扣的。

        我们仔细审视下过去几年汽车行业的一些薪水收入趋势。在这里,我从Kelly Services中国地区的历年薪酬报告里挑选了一些汽车行业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职位,以零部件厂以及OEM的一些常见岗位举例:

        一些常见、低门槛职位,例如零部件项目经理,OEM以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工程师,的确工资涨幅缓慢,这也许正是让大家以为夕阳产业来临的信号。OEM利润的压力,上游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压力,都造成了某些职位薪水的波动,例如产品开发工程师。

        但是我们也很容易看到一些行业内的机会:随着数字化趋势的发展,OEM对于数字化营销的重视也同样反应在人才的聘用上——数字营销经理的薪水在这两年直线上身。

        而随着汽车产品电气化的大趋势,EV产品相关的工程师的收入相比同等工作履历的其他工程师,高了~50%。

         所以机会永远都在,今天汽车行业里的亮点是数字化和电气化。明天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就是自动驾驶核心算法,消费者数据挖掘,甚至是工业4.0工厂的搭建。


         最后,说说为什么,很多人,包括从业者会感觉自己行业属于夕阳行内呢?

         其实除了汽车行业(包括其他制造业)大多数成熟岗位薪水涨幅不高这一因素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潜意识可能会认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会和其他大宗商品制造业类似。

        从90年代末起,彩电冰箱等大家电,电脑手机等3C数码产品,以及汽车迅速进入百姓家庭。但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之短,升级速度之快让人十分惊讶,某些产品很快被其他一些新型“智能”产品所替代:比如相机被手机取代,电脑被笔记本以及pad所取代,唯独彩电的自我升级速度可以保证其产量的持续上升。大家不自觉的会担心,汽车行业是不是在某一天也开始进入衰退期?

         但汽车和其他家电商品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巨大的潜力:

         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仍旧非常低:

         国内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刚刚超过100,而美国的数字已经是800多辆,日本也有600辆。即使我国的目标是朝日本的水平去发展, 那么汽车市场保有量仍旧还有近五亿的增长空间。

         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仍旧发展迅速,驾驶汽车会更加容易:

         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是13万公里(整体公路里程在470万公里)。按照交通部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的整体目标是16.9万公里。在基建方面,我对于国家一向是信心满满的。

          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购买力变强:

          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在5万刀左右,新车的平均售价在3万刀,但如果考虑大量的二手车购买者(平均车价在1.5万-2万刀),美国家庭的平均购车支出大概也就是家庭年收入的30%-40%。

          国内的这个比例目前阶段绝对是远远大于100%。你当然可以说我国的购车消费行为对比美国是极不理性的。但同样也反映出未来购买力变强、购车成本下降后,国内汽车消费的潜力之大。

         汽车产品(私家车)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产品有自身升级能力(电气化,车联网化等)会不断迭代,不断创造新需求:

        大哥大可以被手机取代,CD可以被智能音箱取代,吸尘器可以被扫地机器人取代。但是电视机不会、冰箱不会、汽车产品也不会。这类产品只存在自我升级的可能,汽车更是升级余地巨大。

   十年后的汽车产品可能会有6G的车联网功能,堪比甚至超越现在智能手机的拓展功能,某些路况下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一定的共享属性……这些新技术、黑科技足以让汽车产品超越现在的私家交通工具属性,变身为办公场所、娱乐设施、甚至社交工具。汽车的产品会不断升级不断迭代,但中短期内是没有替代平的!


        其实汽车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计划的同时,就已经表明,传统制造业必须追上互联网的进程,科技是驱动一切进步的源动力,只有大踏步的前进,遇到实际中的问题能够迅速解决,才能驱动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制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夕阳下”的汽车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