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不爱这个用艺术改变世界的男人呢?

当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蛮荒拽进了文明,当“科技改变生活”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口号,当理科的实用成了不言自明的信仰……

我们是否还会相信,艺术也能改变世界?

文学,是艺术的分支。

而任何类型的文学,都具有彻底革新的力量。

英国作家托尔金(1892—1973),虽然不是魔幻文学的先驱者,但其笔下创造的中土世界,特别是《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系列,引导了一股从上世纪30年代席卷至今而经久不衰的魔幻热潮。

它摧毁了地域的囹圄,语言的桎梏,想象的偏狭,革新了一种文学类型,点燃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对于冒险,勇气,牺牲,忠诚的内心火焰。

它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之上,悬置了一个前路更加凶险,幸福更加圆满,生灵更加鲜活的魔幻世界。

这个魔幻世界虽然拥有着现实中所不会出现的一切,却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互为镜像,折射着我们关于毫无隐瞒的爱的理想。

当我们累了,乏了,厌恶了真实的嘴脸,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对于我们纯真的原初理想更加契合的完整世界,也许来逃避,更多的是用来追寻,净化,即使它是虚构的。

托尔金的作品在21世纪初期被成功地搬上大荧幕,让无数托粉美梦成真,更让无数新时代的读者由影像开始了解这个魔幻世界,而今,躲在纸张背后,创造这一切的人的故事,终于被拭去灰尘,呈现在大荧幕上。

在即将进入夏天的美国,我们终于看见了这个拥有“魔法”的男人。

《托尔金》一开始就有着中土的味道,烫金的片名大字背后是影影绰绰的驭着骏马的骑士,吞吐着火焰的巨龙,和从胸腔鸣发的呐喊。

幻象逝去,是一战的残酷战场。

故事从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 饰)滞留在一战战场上开始,以插叙的手法穿插着他从童年,少年至成年求学的经历,以及私人感情生活。

最大的笔墨着重在少年至成年与三位好友在伯明翰及牛津大学求学的生活。

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更加系统的精英教育,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写作,历史,音乐。

更为可贵的是,他遇见了一群虽生在传统上层绅士家庭,却拥有自由灵魂,相信艺术能改变世界的好兄弟们。

影片本身正像一本拥有古色古香烫金标题封面,装帧精美而极能引起阅读欲的精装书,翻开它,阅读它,仿佛就能理解这个世界形成的原理。

中土世界的起源是母亲生动的模仿腔调。

在托尔金幼时,母亲每晚都会给他和弟弟阅读故事书,并伴着微弱却意外有情调的烛火,为他们演示故事里的情境。

母亲的肢体动作被烛光投射到墙壁上,在托尔金眼里,化身为了精灵的兵将和人类的首领。

中土世界的催化是伙伴们智力的激荡。

他们成立了这个具有艺术属性的小组织,每周在伯明翰最有名的茶馆里间正中,倚靠着上等的皮沙发,让言语的猛兽自由驰骋在思想的原野。

他们有人对诗歌有着遮遮掩掩却毫无疑问的才能,有人对音乐有着奔放狂野的爱。

而我们的主人公托尔金,也正是在这皮沙发所围着的四方空间内,不断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启发,丰富了他所固有的文学写作能力。

中土世界的完善是爱情的苦尽甘来。

伊迪丝(莉莉·柯林斯 饰)与托尔金同为孤儿,在同一所房子里相伴长大,他们一度经历误会,分离,最终确定了彼此为终身的伴侣。

与伊迪丝之间爱情的巨大能量与创造力,是中土世界真挚感情的积淀。

如果你喜欢《模仿游戏》和《万物理论》,你也会喜欢这部同样能勾起英式情结的传记片。

它用精妙的年代美工和男女主角甚至配角的颜值,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养眼”的高要求。

尤其提及配乐,十几人的配乐团队谱出了一曲曲真正打动人心的魔幻乐章,私心希望这个团队能在奖项上有所斩获。

但不可避免的是,身在偶像咖位的尼古拉斯·霍尔特及莉莉·柯林斯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影片朝着严肃传记的方向前进。

两人略带片面的诠释,使得男女主人公一个木讷笨拙,缺少隐藏在漂亮皮囊下的文学智慧,一个显得像典型的善解人意的偶像女主。

事实又证明,影片成片的效果及首周无视“颜值效应”而惨淡的票房,让制作公司启用年轻偶像演员来带动年轻书迷影迷及各自粉丝群体的算盘落了空。

除此之外,更多影响托尔金写作这些史诗魔幻小说的因素及更全面的个人背景没有被描绘出来,整部影片的叙事太过保守。

也许未来,我们能期待更好看的托尔金传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能不爱这个用艺术改变世界的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