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力

1.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其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有这样的启示。良好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影响着人的品质。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所处环境相对简单,对于他们品质产生影响的主要有网络、朋友和媒体。

首先是网络。随着网络普及,农村网络普及率逐渐提升,大多数普通高中生不管电脑还是手机都能有网可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让学生能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能学到想学的东西。但网络中的东西良莠不齐,由家长监管或者自己自制力强的同学往往形成专注、创造、持之以恒的品质,而有的高中生本身缺乏自制力,而且家长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监管,他们往往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这样容易形成暴躁、易怒 、冲动的品质。

其次是朋友的影响。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接触人群主要是朋友。朋友之间,少了与长辈相处的代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话题。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他们与朝夕相处的朋友会形成深厚的友谊,而且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他们品质也必然相互影响。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容易形成学习的合力,由此形成坚毅乐观的品质;而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对学法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朋友之间相互影响,有可能成为学习中的玩伴,对于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形成不思进取不愿担当的品质。

还有媒体也会对学生们的品质类形成影响。所有的青年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能够迫切挣脱眼前的束缚,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但由于时间金钱等因素影响却很难走出校园,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媒体就成了他们打开外面世界的窗口,所以他们关注到媒体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的行为,会对他们品质力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很多高中生对媒体上的东西一味的接受而没有选择,这样避免不了的会受到暴力游戏等负面信息的冲击,长此以往往往会形成冲动暴躁的性格。

2.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出生那一刻起,每个孩子都是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的。一个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品行端正的孩子,在长大后一定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到影响整个社会,小到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工厂......无论作用是大还是小,他们的影响总是积极的、有益的。相反,品行不端正、缺乏教养和社会公德心的人,只会对社会起消极的作用,甚至给他人的生命带来威胁,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培养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和其他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为社会培养出一个有用的人才,和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同样的的价值。每一位家长都要把教育孩子提升到头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幼年时期是孩子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质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还能缩小孩子与父母间的距离。如果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中,父母能够积极参与,有助于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的提高。

但有些父母盲目地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完全交给了学校,而且同时也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实际上学校只承担了教育的一部分,尤其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家庭教育占的分量更大。

农村普通高中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大多数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家长学历不高,对家庭教育也不够重视,陪伴的时间也很有限,还有即使是陪伴,也没有专业的学习和指导,所以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效果方面不尽如人意。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儿不教,父母之祸;教而不善,父母之过。许多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养。他们能给孩子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教育方面几乎是空白。养儿不教害的是孩子的,也有可能危害整个社会。对于放养状态的孩子往往缺乏是非观,容易形成任性冲动的品质。爷爷奶奶代管的孩子总是被溺爱,常说“他只是个孩子”,“大了慢慢就会好了的”,这样孩子就会形成溺爱不敢担当的品质。

还有的家庭重养青轻教。家长们拼命挣钱,给孩子们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认为能够满足孩子所有物质需求,就是优秀的家长。所以他们对孩子百般呵护,甚至是孩子提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很少能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就很难给孩子以纠正指导,这样往往形成目中无人,挑剔,完全不能自立的品质。

而有的家庭却宽严失度。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对孩子的宽严分寸,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大多数家庭还是以宽为主,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分宽松,对孩子过分宽容,就会疏于管教,降低要求,毛病越来越多,错误越来越多,最终缺乏是非观,形成刚烈暴躁的品质。当然也不能过于严格,过于严格就会让孩子缺乏独立的社会能力,慢慢形成胆小怕事的品质。

父母教育孩子观点不一会造成双重人格。家庭教育中父母合力是最好的方式,但由于父母双方的经历,学历家庭背景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分歧。小孩子的思维有一个特点,就是缺乏主见,易于服从他们,迷信权威,父母在他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如果父母观点不一,孩子就会处于艰难抉择或者是迷茫状态。父母教育观点不一致,发生争执甚至争吵时,家庭气氛就会变得紧张,孩子未必知道父母在吵什么,但他知道父母为他而吵,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为了避免父母再出现家庭战争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家风也是孩子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真正决定一个人教养的并不是他的家境而是家风家风好坏对孩子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观,价值取向,而农村家庭有的家庭虽然贫穷,但父母知书达理,孩子就会形成懂礼貌知廉耻的品质。但很多家庭却是父母沉迷游戏懒散,孩子也就形成类似的不好的品质。这样的品质一旦形成,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很难改变。

父母不和也会对孩子的品质产生影响,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家,需要一个良好友善的生活环境,如果父母之间没有感情,不是吵架就是冷战,会让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做事畏手畏脚,经不起以打击缺乏自信,对大人过分依赖,对大人过分依赖,对青春期的孩子更会造成严重的叛逆现象,因自小缺爱而过分苛求异性的爱,过早的吸烟喝酒恋爱等问题。


3.学校教育是高中生品质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校教育相比与其他形式更系统更科学,对学生正面品质有更多的影响,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长,无论学校还是班级,都有相详细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慢慢形成好的品质,应该说学校教育对高中生品质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学校教育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孩子形成健康的品质。

重成绩不重德育。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立德树人,德育教育是学校发展之基,但由于德育不便于考核,再加上普通高中有很重的升学压力,农村普通高中也不例外,所以学校就会出现重成绩不重德育。对于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重成绩不重德育,更容易扩大学生的缺点减少学生的自我肯定,这样往往会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品质。

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力。有的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方法不当,学生老师众多,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有的老师专业能力很强,态度和蔼可亲,工作认真负责,这样学生内心对老师认可,就容易更亲近这些老师,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他们的优点,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但也有的老师思想不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容易模仿比较,会形成错误价值导向。而有的老师管理学生方法不当,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容易形成不听老师教育甚至顶撞老师的现象。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互不配合,有的家长认为把许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放心工作了,对孩子不管不问,老师在学校发现问题反馈给家长,家长也是百般推脱,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认为家长不管,老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这样对班规校纪无所畏惧,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学校环境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农村普通高中学校环境尤为复杂,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比较差,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都会对学生品质类形成产生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往往形成消极自卑的性格品质。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得到老师的关爱,会让他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看到生活的希望,这些行为会感染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品质。

几年来随着。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核心素养,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科老师也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形成合力,会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品质。

3.不同的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品质力。

不同的学生个体有差异,一般可4种性格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1、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表现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

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2、粘液质

粘液质的人表现特点: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3、胆汁质

人的四种性格类型之一,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4、抑郁质

抑郁质特点: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

个体的差异产生的品质力,外力很难改变。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正是对个体差异的很好诠释。作为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你承认与否接受与否,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学生为本,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如果一味的关注优生会让其他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要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充满希望。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给学生贴标签,多鼓励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差生有所提高,让优生更优。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放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品质。

但是,对于农村普通高中,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老师很难做到因地制宜,这样就容易忽略部分学生的优点,这一部分学生也会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基本上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因此想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力,需要家长学校齐心协力,家校共育才会有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多倾听多陪伴,多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且适时引导孩子讲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家长注意言传身教,用行动来影响孩子,家人之间要和谐相处,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这样利于孩子乐观、自信的品质力的提升。

在学校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成正能量的传递者。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教学中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学校也要举行一些演讲、体育、读书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增强集体意识。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收获,这样便于形成积极、坚毅的品质力。

但是要尽量减少网络、媒体、问题家庭对孩子品质的负面影响。家长和学校要多做网络、媒体、阅读的引导和监督,另外可以用亲子活动、学校活动、阅读活动来减少游戏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