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学会看懂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文 沁蓝

学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学,宏观的、微观的、国内的、国际的、货币的经济理论学了一大堆,可尴尬的是至今仍看不懂经济。

不知道那些数字的背后代表着什么?

不懂为什么这时要加息?那时却要减息?

更抓不住那些显而易见的机遇和风口?

...

经济现象也有“春夏秋冬”,可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有时候,挫败感和无力感真的无从排解。

比如10年前要能看到楼市后来的蓬勃发展,16年前要能意识到美股翻倍机会,17年中能抓住A股白马股的行情,理解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诸如此类。

可,看不透才是真实人生

如果都被你看破了,还叫什么人生呢?

看懂经济,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何况我们这些插班生。

凡是想要一蹴而就的,都是“耍流氓”,早晚会有反噬。

所以,不管如何被打击,依然要选择静心学习,空杯前行。

随着知识阅历有所积累,机会依然可期。

01

2018年、未来五年、未来十年的趋势如何?机遇在哪?

从过往来看,全球刚刚经历了9年危机之痛。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体为了应对危机实施了很多超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升风险资产价格暴涨的9年。

那,经历了9年的切肤之痛,经济是否已然复苏?

美国央妈其实也在探索,从2016年加息一次,到2017年加息三次,这是逐步确认了经济回暖走势后的坚定选择。

美元加息反过来印证了经济回暖这一事实。

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的经营好转,煤炭、钢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

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0中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中,2017年底与年初相比,32中产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液化天然气价格涨了117%、螺纹钢价格上涨了49%。

不少专家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牛市”,既是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向好的真实写照,也与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

一切似乎都走上正规,但真的回暖了吗?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

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哪三大矛盾呢?

全球增长动能不足

全球经济治理滞后

全球发展失衡

其深层含义是:全球危机进入了下半场

未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将更为复杂、更加艰巨。

02

从横向对比来看,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则表现得多少有些另类。

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十年已经出现了数次幅度较大的波动,而非发达国家一路向下的平坦趋势。

中国股市也经历了暴涨到暴跌,从炒创业板中小股票到炒大市值白马股的完整周期轮换。

这一过程,仅在一到两年内便以暴风骤雨式的速度完成。

相信很多人对于2014年的大牛市和2015年的大熊市仍然历历在目。

在反映货币宽松这一宏观背景上,中国的股市和债市,相较于发达成熟经济体,都显得有些失灵。

但有一类资产却背道而驰,那就是房地产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过去十年最大的机会,毫无疑问是房子。

房子已然成为大部分人最重要的账面财富,而且伴随着巨大的债务

房价的上涨原因是多层次的,但源头要属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钱多了,东西自然涨价,这是一个十分朴素的道理。

但这种现象能否延续?

那就要深入思考,房价背后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供给过少?是需求太旺?还是购买力太强?

如果房贷利率上涨20%,还会不会有这么多人想买房?

如果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商品房价格还会不会暴涨?

如果人们手中的钱不再那么值钱,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那些改善性住房和投机需求还存不存在?

何况财政部长肖捷在人民日报的刊文中已说: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中央已然明确了房地产税出台的原则和时间。

未来的房价,只怕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房地产的合理回归,才是新的国运。

03

从未来看,经济增长的方向在哪?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宏观来说,可以分解成三个大的要素:

劳动、资本、生产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经济的增长先后经历了由劳动驱动和资本驱动的阶段,目前正在快速进入资本和技术并重的驱动阶段。

劳动对经济的驱动天然表现为人口红利,这种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表现尤为明显,正是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从而发起了一轮快速奔跑的势头。

资本对经济的驱动,天然地容易表现为经济系统的加杠杆,具体又表现为政府部门的债务和企业部门(主要是国企)的债务扩张。因为这两个部门的预算具有软约束的特征。

资本对经济的驱动,也表现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如基建、钢铁、化工、房地产等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典型的工业化过程。

但随着人口红利已逝,加杠杆的资本堆积已偃,投资拉动内生动力不足,剩下唯一出路,便是生产效率的改善,主要表现为技术和消费的驱动

从数据来看,2016年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64.6%。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和增长的推动,可能被大部分投资人低估了,他们还沉浸在房地产繁荣的后视镜当中。

从产业来看,经济的拉动更依赖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产业,例如共享经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

之前淘宝模式为代表的数量型低价性消费,将深刻转变到质量型结构性消费。

未来的机会,将是如何让人们的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就拭目以待,美好产业的发展并寻找机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思维】学会看懂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