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24小时》读书笔记

之前有个同事叫小C,是公司的人事专员。

他有个习惯是,大家都下班了他又开始加班加点忙工作,尤其是每到月底制作工资表的时候,他都要忙到半夜。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个单身汉,但一开始最让我匪夷所思的是,这到底是给安排了多少活儿呀,竟被压榨成这样?

后来才听说,只要不是非常着急的工作,他宁愿白天刷个手机多墨迹一会儿,也不愿意赶早把工作做完,一定要等到临近时间节点才开始忙里忙外。

真是个“奇人”啊!好在最后都完成的目标任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让我想到了刚看到的帕金森定律。

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曾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提到:

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内容就会不断扩展,直至所有时间被用完。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时间足够充裕,你就会竭尽所能地耗完它。

就像上面小C的例子,规定任务一天内交付,他就会花一天时间;而假如规定2小时就要交付,他也只能花2小时搞定。

但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无端被消耗的时间差,即使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啊。

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在最初报名笑薇老师书评班时,要求每天阅读+笔记打卡,那时候我也曾一大早就摆好架势,却一度拖到晚上才开始读书写笔记,每次都弄得焦头烂额,效果也不好。

后来有一天,我早早爬起来把书读完、把笔记写完,剩下的时间再专心去做别的事情。那一天好像做了平时几倍的工作,满满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时间唤醒教练尹慕言老师在《掌控24小时》这本中说:

不要放任自己拥有无限制的“自由”。

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规定好合理的时限,并在规定时限内灵活变通,才能避免时间被无端消耗。

然而,有的时候即使给自己制定了看似合理的时间规划,但还是会出现“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尴尬局面。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这是因为还有一条与帕金森定律截然相反的定律——霍夫施塔特定律,即事情所需时间总是超出预期。

也就是说,你在一件事情上实际花费的时间,要比你计划或想象的还多。

例如我原本是想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这两本书,但是最后发现,真正读完用了两周时间。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是,要么出现了不可预判的突发事情,干扰了我们如期达成目标;要么是无法评估自己的能力,设置了过于乐观的目标。

比如在读书过程中,恰好赶上加班做年度报告,而且由于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书中有些晦涩难懂的文字难免会增加阅读难度,这些都会导致预期内无法完成目标。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慕言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在处理具体事情时,我们需要把这两种看起来相互矛盾的定律结合起来使用。

不妨试着从以下3点着手改变:

1.学会基于价值,设定最后期限。

2.设计双轮驱动,做好B计划。

3.不要一调再调,调整截止时间不要超过3次。

心理学家加利·巴福博士曾说:

一旦觉察到时间有限,我们就再也不愿意过“原来”那种日子,而想活出真正的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转向了曾经梦想的自己,将一种新的意义带入我们的生活。

一切撬动机会的原动力来自于我们自己,希望我们都能合理规划并调配好时间,就如慕言老师所希望的——让我们成为自己的时间唤醒教练,由唤醒时间来唤醒自我,从而活出精彩的人生。

你值得拥有你所期待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控24小时》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