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围城》其实一直没看完,可能是关于方鸿渐在船甲上邂逅的叙述并未提起我的兴趣。因为在别的平台上看了大概这样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说为什么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中描述的家庭生活是那么的幸福与美满,而钱钟书先生对婚姻生活的描述却是“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于是,最近拾起接着往后看,目前大至看了一半,但是想着把目前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第一点感触便是,不得不说,钱钟书先生多多少少是有点毒舌在身上的。

“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段,女人生下来就有。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

“从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接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一种教育。”

“应当是杏花,表示你爱她,她不爱你;还有水仙,表示她心肠太硬;外加艾草,表示你为了她终身痛苦”

尤其几段关于外貌的描述中,例如形容一个人的胭脂涂抹太厚,说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她擦的粉似乎是粉饰墙壁用的,脸上粉粒随着汽车的颠动一颗颗参加到太阳光里飞舞的灰尘。形容军官鼻子大的时候,“鼻子上附带一张脸”,并且提出了“草莓鼻”这个词语,也不知道最初的出处是不是就是在这里。

说到这我就想到我爸其实多多少少带点刻薄的气息了,路上碰见熟人在半暖的春天却还穿着大棉袄时,直接摇开车窗对着人家说:“哟,你这衣服租起来挺贵的吧,一共租了多少天呢,每天都得过足瘾了是吧”。碰见朋友车没洗,脏得很:“你这啥时候又跑到黄土高坡去玩了一转呢,小生活真有滋有味。”看见我妈夏天在家因为热的只穿了个吊带出来,直接吐槽:“你这肉卖多少钱一斤啊”。想必我爸没少为这嘴欠债了吧。

总之,钱钟书先生的必须真的很微妙,将雨后的夏天比作是“半融化的太妃糖”等等,真的需要认真学习,如果有时间的话,挺想细细琢磨一下关于环境描述的一些比喻。

第二,便是关于男孩子的友情吧。方鸿渐和赵新楣两个情敌在后面建立起来的情谊看起来都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不是说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多的是两个同时意识被人耍了之后,用着互看傻子的眼神,才会越来越觉得对方挺顺眼吧。哈哈,调侃一下。但觉得男孩子的友谊还是来的蛮快的,没有小心翼翼地试探,女孩子或许就不会这么豁达吧,更多的是将这份无疾而终的喜欢埋在心里,痛骂着渣男一百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