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3 浅说王安石变法

百日行动派

每日文综一问

受兔子老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启发,想到中国古代一个典型案例——王安石变法。
北宋神宗时期,由于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国库空虚,再者,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以文官担任武将职位,为避免地方割据,守内虚外,兵无常将,军队战斗力低下,国家积贫积弱。为富国强兵,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王安石变法。

变法内容:包括富国和强兵两个方面。

富国之法:1.青苗法,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夏秋两季归还本息。

2.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的钱。

3.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

4.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5.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6.均输法,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强兵之法

1.保甲法,编制民户,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2.将兵法,改变兵将分离的局面。

3.保马法

内容: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

4.军器监法,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
但是,变法中某些措施过于激进,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青苗法为例,政府贷款或者贷粮给农民,而有些农民可能并不需要,官府为了完成他们的预定目标,强行摊派逼迫农民必须向政府借贷,这本来是一项惠民政策,却导致农民家破人亡,这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阻碍社会发展的明显特征。一些学者将北宋由盛转衰最后覆灭归结于王安石变法,也是源自于此,政策与实际无法适应。
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上的学者们褒贬不一,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

(2016石家庄高三上学期期末调考)(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南宋的吕中说,如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以尽行,则不会有熙宁之急政……又说,熙宁时期“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安石之法扰出于所学,章子厚(俘)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指出:“国民之交敞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国疟民,而尚未足以亡……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缩、章俘、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同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摘编自《宋大事记讲义》等

        材料二 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川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游(洗刷)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摘编自《梁启超为什么要写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忠和王夫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9分)

【答案】
(1)观点:一方面认为王安石变法急于求成、增加民众负担,本身有问题;另一方面它引起激烈的“党争”,导致北宋的灭亡。(6分)
(2)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具有近代改革的意识;为改良寻找历史依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9分,答出三点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D53 浅说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