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伙伴们~
昨天晚上终于在我大爱奇艺看完了天才枪手,非常激动,有把考试片看成了悬疑大片的感觉,最后一部分的作弊场景需要时不时的停下来缓一缓。
电影最触动我的地方是,格蕾丝和小巴父母聊天,小巴父母认为和格蕾丝在一起之后,小巴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希望她能和小巴一起通过STIC考试,一起出国。那时候,格蕾丝和小巴再一次求助了天才少女小琳。
因为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这个情境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候的事情。
初一的两次考试,都是班里的20多名,初二年级的第一次考试,我刚好坐在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姑娘的斜后方,中间隔着一个走道,我忽然发现,每当她拎起卷纸翻卷子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她的一部分答案,于是我毫无声息的抄了她的部分题目。
公布成绩的时候,好朋友在我家楼下大声喊:“某某某,你快下来,你考了第三名”。
吓死我了,我只是想成绩好一点,并没有想考第三名啊。
那次考试过后有段时间我妈对我特别好,可能是觉得我终于成为一个肯努力读书的大人了吧。
但对我来说,抄卷子的这种事情,却一直横亘在心里,我觉得,如果下一次不能再考一次第三名,那么我考试作弊的事情一定会暴露无遗。紧接着而来的,我可能会被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嫌弃,被学校通报批评……从此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突然就认真了很多,理化不是我的长项,那些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电路图和化学式对我来说都很难,所以我就认认真真的去背生物地理历史,幸好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也不是很枯燥。
我看了许多学习方法,自己制定了复习的计划,早上是历史,晚上睡觉前会把政治或英语书带回家,在家里背,地理没有很多要背的内容,都是散乱的知识点,我就记了很详细的地理笔记,每天上课前三分钟看一遍笔记,再把本子合上回想一遍。
我们家大概每天晚上都能传出我把头塞在被子里背课文的声音。
第二次考试,我顺利的又考了第三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成功跻身“好学生”队伍(虽然因为理化太差被经常被真正的好学生鄙视),但因为摸索出来了自己的方法和规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顺利的,没什么波澜的度过了。
回想起来,每个人的成长都仿佛是走在钢丝上,当初一个小小的选择,就可能让整个人生轨迹发生很大的不同。假如我当时选择了继续做弊呢?假如我那时候选择不努力呢?假如我方向错了,死磕数理化呢?假如我努力了依然没有结果呢?
回到电影本身,我很心疼班克,他在电影中的境遇,所面临的的选择的机会是很少的。几乎是所有的主演中最少的。
格蕾丝和小巴是富二代,他们可以选择去上老师的辅导班,可以选择出国,就算成绩一如既往的不好,父母也会有足够的能力保他们衣食无忧。
小琳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她可以选择帮助别人作弊,也可以选择退出(她在天桥上和格蕾丝的对话),可以选择让班克帮她忙,选择在事情都结束后受到班克的威胁时在爸爸的鼓励下去自首,当然这里她也可以选择继续和班克合作。
班克就不一样了,他必须学习好,必须拿到全额奖学金才有机会出国,必须去参加考试,在不能参加考试的时候就必须帮格蕾丝和小巴作弊,好歹还能拿到钱,似乎唯一的机会就是,拿着200万开洗衣店还是继续作弊挣更多的钱,但这里的选择已经和最开始他的期望相比,已经一落千丈了。
他没什么选择的,等待他的,永远只有坏或者更坏这两条路。
如果说小琳是电影的主角,负责歌颂理想主义,呼唤法制,最终回到真善美,而班克作为另一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他们代表现实,他们不控诉社会的黑暗,他们把自己融入了这黑暗中。
小琳这样的天才一开始就会和招生办的老师计算金钱来为自己挣得利益,会为了金钱帮助大家作弊,能轻而易举的对班克说出“一开始就答应就好了,装什么装”,临危不惧应变机智,原本就是生活中的少数人。她的未来可能就充满了投机,钻营。
而班克不一样,他羞怯而美好,他去告诉老师有人作弊,也不过是希望保持考试的公正公平,却不想他以为维护了小琳的公平,却正成为拆穿她的开始。按照原来的计划,他原本应该拿着奖学金出国留学,继续保持着他纯良公允的品行做学问,和妈妈一起如愿过上更好的生活 ,验证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
却不想,最终论证的结果却是,知识将命运改变到了更坏的另一条轨道上。
以前我以为面临选择时选错了的人生很可怕,但现在我觉得,没得选的人生,更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