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家长公益课堂复盘

时间:2019年1月18日
地点:某古筝培训机构
人数:13人左右,父母为主
主题:如何培养自律合作的孩子(一两个工具分享体验)
分享时间:30分钟左右

本次家长公益课堂受了孩子古筝老师的邀请来做。场地不大,时间有限,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们初识正面管教,对正面管教工具中的极强的体验感和互动感有所感受。所以从内容选择上,按如下四个部分来:
1. 自我介绍及与正面管教的机缘
2. 热身活动:我是我的孩子
3. 两列清单
4. 启发式提问

做得成功的方面:
1.我的公益分享课是古筝机构迎新茶话会的其中一个环节,所以主办方精心布置的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小而美,很温馨自在,为活动的展开营造了一个很不错的场,家长们都还挺配合。
2. 虽然只有三天准备时间,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做公益分享课,也许是因为职业能力打底,所以并不怯场,整个活动的节奏和重心由我把控。
3. 热身活动和两列清单,我做了很好的示范和举例,让家长对自己要做的事和说的话很明确。启发式提问中, 对家长志愿者和孩子志愿者分别要做什么,也清楚说出指令。
4. 有的家长在体验过程中,悟性高,将我们的课程目标用他们的嘴说了出来,我很欣慰。有的家长不确定,找我确认说,这个环节是不是提示我们跟孩子讲话要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我说我不讲,您自己悟。其他家长就笑了。我觉得我这个度把握算清楚。

做得欠缺和心存疑惑的部分:
1. 为了全员参与,除了启发式提问中10个志愿者,我还征集了摄影师一名,资料发放员一名。(本来还想征集板书员一名的,怕配合不默契耽误时间,就还是自己亲自书写了。)但还是顾此失彼,启发式提问环节注意力只在10个志愿者上,忘记了给其他人发言机会。想来他们可能感觉被冷落了吧,是我的失误。
2.在询问志愿者“想法、感受、决定”时,虽然我是分三个问题单独问的,但是家长似乎并没有仔细听,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股脑混着全说了。这里也是我感觉不太好把握的地方。如何把三个方面的侧重区别告知家长呢?或者有没有必要分那么开?
3. 一个意外是,作为孩子志愿者的一个妈妈,不按常理出牌,她觉得第二轮启发式提问她不以为意,她更喜欢第一轮告诉式话语。我有追问和确认,也注意到其他家长有疑义的沉默。这个时候临场解决方面,我有些犹豫。一方面我不希望刻意将孩子志愿者的思路强行往我的既定轨道上引,另一方面也希望参与的结果还是能够回到正轨。这位孩子志愿者始终不能角色代入,把自己当个纯粹的小孩,即使我想到让其他志愿者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其他人又只是家长角色,那么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4. 还有一个小问题。“我是我的孩子”这个热身活动,即使家长们清楚了以孩子的姿态互相介绍,但是难免说着说着就跳出了角色,变成家长之间谈论孩子的模式,如何避免?或者说需不需要避免?我是觉得这个热身,一方面让家长彼此熟悉,另一方面也是让家长对换位思考这种模式有个预热。

分享完毕后,陆续有家长加了我微信。这提醒我后续内容是否需要趁热打铁跟进。以怎样的形式持续,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正面管教家长公益课现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家长公益课堂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