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终于上交了手机

    智能手机,这个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这三年里成为我和女儿较量过程中的高频词语。

    我们家来自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很偏僻,可以这样描述,你立刻会明白, 县城通往外界只有一条两车道的公路,到市区坐车都要花掉四个小时。女儿在班上成绩不错,但我深刻认识到家乡的教育水平一般的现实,决定让女儿参加市里最好的一所中学校海选。一场大战,最需要激励士气,于是信誓旦旦地承诺:考取,买个智能手机。

    一万五千人参加的海选,她成为了二千名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喜逐颜开中,她手中的棒棒机在我的大喜中换成了智能手机。女儿也如获至宝,天天抱在怀中。我却没有想到,我和她因为这部手机的战争才开始。

      最开始的痴迷,我时刻提醒,内容便是“小心视力下降”。初一开始,她在手机玩QQ,写点心得,后面便开始迷恋汉服,迷恋古风音乐,手机给予她想要的世界。后果就是不愿交流,喜欢回家都沉醉在她的个人世界,满脑子都是她个人设想的世界。最后,随时和她的父母来点喜怒无常 甚至对怒。

    “如果要毁掉你的孩子,你给他一部手机吧”。这是网络上专家主流观点。从最开始,我始终不以为然,到后来视力不断下降的警报、脾气越来越大 甚至扑面而来的气急败坏,我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可惜,一直眼中的乖乖女已经不再对大人教训毕恭毕敬,被专家成为“青春期”“叛逆期”如鸡血般成为她们的护甲,面临各类炮火毫无畏惧。小训,对你不理睬;大训,愤怒对抗。一周一天难得的见面 ,便是争执和愤慨洋溢的时间。大人的道理在她的眼里便是唠叨。

      反思,不是检讨过去的不足,而是如何化解面前的难题。静下心来,思考化解之策。一是学习处事之道。没事干,就和单位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讨论当时他们在我女儿这个年龄段所思所想,对父母亲的看法。二是买书阅读,如何协调共处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书中一语最为关键:没有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只是父母亲对待孩子的思维不对。的确,孩子成长了,家长们一直“管”字不松手,这样的思维便是和孩子沟通的隔阂。

      下定决心,改变!

      变角色,和女儿做朋友。

      这是我定的基调。她喜欢汉服,我就学会欣赏,不再一语抨击。她在我面前讲的她生活和班里的事情,我认真倾听,不再一句否决。距离拉近了,我便开始讲故事了。和孩子沟通,最烦的是心灵鸡汤般地讲授。她的不足,她的迷惑,我都用我的亲生经历或者身边人的阅历来分析和交流,她也欣然接受。

    订规矩,大家都遵守。大道理很苍白,不如家里成员的践行。制定了手机使用规定 ,家长带头不玩手机;制定了阅读共勉,大家每月坚持看几本书;诸如细节的实施,女儿变得喜欢交流。

      家里的人都是朋友,家里的人都很自律,这是她现在的认识。

      终于,初三,女儿和我达成了协议。换回棒棒机,封存了初一买的智能手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儿终于上交了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