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3——如何补或泻

(原文)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解读)

帝曰:补泻奈何?黄帝说:如何补或泻呢?

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岐伯说:这个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地刺出盛血,以便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侵入,流动尚没有定处,推之则会前进,引之则会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立刻就会好转。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黄帝说:说得不错!假如病邪和真气合并以后,脉气并不现波动,那么该如何诊察呢?

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岐伯说:细心审察三部九候的盛衰虚实而调治。检查时,在它左右上下各部分,观察有无不相称或特别减弱的地方,就可知道病在哪一脏腑,待其气至而刺之。

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如果不懂三部九候,阴阳则很难辨别,上下也分不清,更不知道从下部脉以诊察下,从上部脉以诊察上,从中部脉以诊察中,结合胃气多少有无来决定疾病在哪一部。

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所以说,针刺而不知三部九候了解病脉之处,虽然有大邪为害,但医生也没法来加以防止。

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如果诛罚无过,不当泻而泻之,就称为“大惑”,扰乱脏腑经脉,真气反而不能恢复,把实证当作虚证,邪气当作真气,用针毫无道理,反而会助邪气为害,剥夺病人正气,使顺症变为逆症,使病人荣卫散乱,真气散失,邪气存于内,就会断送病人的性命,给人家带来很大的祸殃。

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这种不知三部九候的医生,是很难一直存在的,因为不知配合四时五行因加相胜的道理,会放过了邪气,伤害正气,以致断绝病人性命。病邪刚侵入人体,并没有定着一处,推它就向前,引它就阻止,迎其气而泻之,病是可以立刻好的。

今天学习了如何补或泻。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帝内经》素问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3——如何补或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