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做个“刚刚好”的母亲

      现在有人提出“刚刚好的母亲”,比足够好的母亲,刚刚好的母亲更注重自己的内心舒适度,自我需求,以及实现作为母亲之外自己的人生追求。温尼科特认为一个婴儿的发展期分为了三个阶段:绝对依赖期,相对依赖期和朝向独立。

      “绝对依赖期”大概就是出生到一个多月,只有在这个阶段,母亲需要成为“完美母亲”,绝对把孩子需求至于自己需求之前。但是在孩子进入“相对依赖期”以后,母亲就不需要完美满足孩子的需要了。

      母亲不再完美的照顾,会让孩子意识到母亲是一个有自己需求的人,当意识到这点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心理界限感就开始出现了,这个阶段为一个人独立的人格铺下了基础。如果母亲一直待在“完美母亲”阶段出不来,不在乎自己的舒适和感受,全身心的关注孩子,会阻止孩子进入“朝向独立”这个阶段。

      那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刚刚好的母亲”呢?

      1.对需求足够敏感

      温氏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粗暴、虐待,而是母亲对孩子缺乏应答敏感性(responsiveness):即对于儿童的需求信号不能敏锐地觉察。

      除了生理需要的反应敏感性,包括对孩子的饮食、睡眠、健康状况的关注,母亲还需要识别并回应孩子对于注意的寻求、感情抚慰等心理需要。

      例如,很多小孩子哭闹、不停闯祸的目的其实是寻求母亲的注意,因为母亲的关注是孩子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如果母亲不予理睬或者抱怨嫌烦,则是应答敏感性低的表现。

        2.明确自己的界限

      当母亲被需要时,应当敏感并及时地出现,回应孩子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在不被需要的时候,应该及时撤离。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刚刚好的母亲可以逐渐地撤出孩子的生活,把关注点回归到自己身上。

      母亲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但不只爱孩子。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成长,但双方不用去追求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只要成为真实的足够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相信非常多的女性在自己不再被需要时,会有备受冷落的感受,对这一点温氏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在孩子开始“仇恨”母亲之前,母亲就应该开始“仇恨”孩子了。

      这听起来是一种激进的观点,实则不然,温尼科特认为,母亲不能等待着“被抛弃”,而要主动发起与孩子割裂的过程。她不应该只是爱孩子,还需要留有一定“恨孩子”的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455.做个“刚刚好”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