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买点 v.s. 卖点

按照前面15个原则筛选出优质公司之后,下一个面对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买入最合适了。

通常来讲,长持一个好公司,什么时候买进都差别不大。但如果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话,那么显然是要关注两个时间点的。

1.别人不知道这是个好股票时;2.别人认为这是个坏股票时。

都必须逆着大众的判断来,才是最好的入场时机。

当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是好股票时,你再入场就晚了。

再具体一点说,第一点是你已经根据15个原则判断出来了这家公司有良好的获利能力,但是在还没转化成财报的利润率之前,你就进场。这时机相当于是在获利能力还没有体现在股价之前,赶在各种财务分析师都没发现之前。

第二点时间点,则是公司出了负面新闻。你根据早期的判断确定公司的管理层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问题只是暂时的,股价早晚会上升。

1

买点。

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当技术方面走在行业前沿的公司放发出研发新产品的新闻出来时,股价马上上涨。但从技术到产品应用,还需要时间调试,如果时间拖得长到超出投资者预期,那么会有等不及的人大量抛售,这是股价会滑落,但幅度不大。然后如果在跑顺产品运用期间出现了问题,媒体再一报道,股价会再次大挫。等到产品终于面世,发布会的时候,股价又迎来一波上涨。

到了量产环节和市场营销阶段,即使产品确实有强大的获利能力,也还是没反映到财报的利润率上。原本那些如饥似渴的人可能会因为量产一旦出问题而着急抛售。最佳的买入点应该是公司的营销已经投入到位,就等着销售额起来的前夕。

2

卖点。

如果一个公司能持续符合15个原则的话,那么理论上没有卖点。值得一直持有。

但当买入之后发现公司管理层变得懒惰满足于眼前的安逸,那么不用考虑交易成本,直接卖掉。但大部分的人为了拿回本钱,被动被套。这种赔钱的理由多与任何其他一个。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当初的的买入是错的,只要卖出时能获得一点点利润,那么内心都会舒服很多。这种反应很正常,但是很危险。

不愿意承担风险,也不愿意承担损失,是人性但是不合逻辑。我们如果一开始就打算长期持股,那么目标就应该是赚几倍利润。所以赚一点点和亏20%本质上都是没有达成目标。这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还有一种情况,是市场成长潜力为零了,公司也不愿意开拓新的产品或业务了,那么也应该果断弃掉。

否则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换股。

卖股时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1.在熊市之前把未来有巨大涨势的股票卖了,希望能在最低点再买回来。要知道,符合15个原则的公司,往往在熊市也会有很好的表现。据作者观察,身边在熊市前卖股的人再也买不回来卖出去的价。

2.看好的公司在大幅升值之后卖掉。很多人在大幅涨了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股价不可能再往上涨了。所以卖掉。但是实际上,你怎么判断现在的股价是高于了真实的市价呢?

股价多高算是太高呢?这个根本没办法衡量的。

所以卖点只看3点。

1.买入之后持续关注公司管理层动态,如果管理层变懒,卖。

2.买入之后,发现15个原则逐渐不符,越来越不达标,卖。

3.市场成长空间没有了,顶到头了,有不再开发新业务产品线,卖。

你可能感兴趣的:(#S4-买点 v.s. 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