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2》:二本毕业就活该输在起点吗?

01

一个普通人

要如何在高手云集的职场生存

如果你学历不好,家境不好,对未来感到迷茫,我劝你不要打开《令人心动的offer2》。

因为那基本等于自讨苦吃。

打开节目3分钟,你就会对扑面而来的精英浓度感到窒息。

节目组将镜头对准行业顶级律所,基本的人员配置是这样的。高学历,高能力,4位带教律师堪称行业典型,个个走路带风。

来面试的学生毕业后不是要成为他们,就是要超越他们,所以简历也很能打。

8个实习生里几乎一半有留学经历,还有一个斯坦福法学院毕业的。从学历背景到实习经历再到英语水平,他贡献了全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面试。

最后老师们直接拍板: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人。

这档节目汇集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最顶尖的学霸。

优秀毕业生、奖学金、高绩点排名只是基本操作。最次的也是法学本科,五院四系。

更令让人感叹的是,他们不但脑子聪明,长得还好看,家里还有钱。

普通年轻人第一天上班要挤公交地铁,实习生瞿泽林第一天上班就开保时捷。

普通年轻人下班要回10平米小出租屋,而实习生詹秋怡家在上海本地,下班有妈妈照顾,桌上还有鲜切的水果。

很多网友建议节目直接更名为《令人自卑的offer》。因为被按在地上来回摩擦,实在太疼了。

在这样一圈精英之中,有一个叫丁辉的实习生特别显眼。

他有多格格不入呢? 

首先,学术出身不好。非法学本科,之前在江苏某二本读文化产业管理。



其次,年纪大。毕业做了1年销售,后来裸辞待业,才决定跨专业考研。等到读完研毕业来律所面试,已经快30了。

而在律师们眼里,丁辉最大的劣势是他的从业动机。

跟他一起面试的同学,要不想当中国法律界的航空母舰。要不心里早就埋下律师的种子,“那是我心里一直想成为的人”。

而丁辉给出的理由则“不够有志气”。

因为刚毕业做销售,一无所有被女友瞧不起,所以他想证明自己。于是选了一个社会地位高的行业,努力转行做律师。还有个更现实的原因,法学研究生不考数学。

面对这些理由,四位律师集体陷入沉默,根本无法理解。按照以往律所的选拔标准,他的简历一开始就会被pass。

用律师的话说,“这种人我们在人事那一关就卡掉了”。

但节目组执意让这位29岁大龄实习生入选。

因为他们想让观众看一看:

一个非精英的普通人,到底要如何在高手云集的职场中生存。

02

普通人努力的天花板

可能只是精英们的起点

很多人觉得丁辉赢定了。认为他拿了主角逆袭剧本,将要丑小鸭要开挂变成白天鹅了。

并不。

接下来的日子,丁辉用全力诠释了什么叫:越努力,越自闭。

满是精英的律政圈要接纳一个草根,本就是对他们的价值体系的一次挑战。

在面试这关,丁辉就尝过苦头。

在他的价值序列里,为了走得更高更远,不惜拼尽全力抓住机会。

为了法考放弃销售工作,辞职,背水一战。

为了来这个顶尖律所,辞职,背水一战。

在普通人眼里,有这种魄力和行动力,又能把事办成的,算是标准狠人。

但在带教律师们眼里,这些通通不值一提。

或许他们身边一直是从容的赢家,大家按部就班地优雅。所以丁辉的努力在他们眼里才显得用力过猛,甚至老师开始劝他:

“为什么你总是背水一战,总是背水一战的人生是很辛苦的。而且还会把别人搞得很辛苦”。

坐在对面的丁辉应该没想到,自己的努力会在此刻成为老师们的负担。他哑口无言,最后面试成绩喜提第八名,垫底。

丁辉开局不利给大家的直接观感是:一只兔子被放进了老虎堆里。它看上去弱,不被身边人待见,失败几乎是早晚的事。

但往后看,我们发现丁辉才是那只老虎。

入职后的两次考核,丁辉都是最让人满意的那个。

第一次任务。带教律师让8位实习生给客户写法律意见,考核标准很明确:准时、改动少。

丁辉是全场第二个准时交卷的。而且他拿出的法律意见是8个人中最务实,改动最少的。

场外观察员何炅和徐灵菱律师一致预测:“以丁辉这份法律意见,不是第二,就是第一”。

第二次任务。8位实习生展开辩论赛,4人一队。

丁辉所在队伍三个队友状态欠佳,一个熬夜没睡好,一个紧张磕巴,一个全程念稿。

只有他以一敌三,抓住对方核心点进攻。最后力挽狂澜,带队取得胜利。

撒贝宁在场外预测丁辉能拿第一。4位带教律师中最资深的一位力挺丁辉,说他是“本场最出挑的”。最佳辩手几乎是板上钉钉。

但两次考核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咋舌——接连失败。

第一次是因为错别字,他把律所名字的“君合”打成了“君和”。最后再次垫底,排名第8。

犯了错当然要认,只是让人不理解的是,按照“准时,改动少”的标准,来自斯坦福的王骁同学,一个也没能做到。

他超时1小时才交卷,而老师对他的作业评价就五个字:“完全不能用”。

但他却排在了第4名。

有人因为一个错别字而垫底,有人却拿着不及格的试卷胜出。我有点好奇,难道成功的门槛对斯坦福和丁辉不是一边高?

如果说丁辉第一次没能赢得让大家心服口服,那第二次落败几乎是鸡蛋里挑骨头。

律师们在辩论赛结束时特意向丁辉解释,为什么没有选他当最佳辩手:

“丁辉,你的确做得很好,也有经验,但如果你回到刚毕业的时候,再来打辩论,会有现在这么强吗?如果瞿泽林努力几年,我相信他能跟你一样”。

有经验突然也成了劣势,做得好也得给队友让位。丁辉只能在一旁默默点头,给队友鼓掌。

从面试到考核,丁辉三战全盘皆输。

输在他有勇气。

输在他有经验。

输在他努力用力过猛,动作变形。

这是我看节目之前没能想到的:

曾经会有人嫌弃年轻人躺平、不够努力。而现在即便努力,还有人嫌你努力的姿势不够好看。

03

输在起跑线上没什么

把一手烂牌打好才是真本事

全网都在替丁辉鸣不平。他努力了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大家感到惋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不是能力不够出众,也不是研究生毕业于华东政法太low,我想来想去,丁辉这么不被待见,只可能因为他简历上的二本学历。

这太真实了。

在很多人心里,二本意味着高不成,低不就。而在现有教育体系评判下,学习不够好,几乎直接等于不够优秀,不够上进,不够刻苦。

我身边的考上二本的同学大都过得不算顺利。

一方面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并不多。

朋友小周告诉我,大家毕业后默认只有三条路:考研、考公,进厂。

“如果要备考,你要先做好每条赛道上都有无数名校和一本生跟你一起竞争的准备。工作也一样,好的都被别人挑完了,好多同学直接到学校宣讲会应聘,大家进一个差不多的用人单位,领一份差不多的薪水”。

如果有人对这些选择不甘心,想要突出重围。他们就会面临和丁辉一样的残酷现实——二本学生的努力很难被承认。

高中同学tzq考上211研究生后,短暂开心过一个暑假。入学后基本不提自己二本毕业,有人问就随便应和。

然而熬过了本硕有壁的研究生时期,今年秋招还有面试官不经意问她:“你研究生是考上的吗?”

偏见如影随形。

更扎心一点的则会像丁辉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尽最大的努力。但爬进精英圈子之后却发现,他们并不接纳你。

在谈论内卷的时候,我们总习惯把目光聚集在金字塔塔尖。

但最近黄灯老师很火的一本书《我的二本学生》说出了真相:“其实二本学生才是中国最庞大而沉默的群体”。

他们没有高等教育的保驾护航,陪伴他们越过人生的暗礁。

而这一结局,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为“二本学生不够努力”。

黄灯老师在书里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我的学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来自毫不起眼的城镇。

他们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和一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这和当下学霸‘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些从小在精英环境中长大的律师们也可能忘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赢在起跑线的。

不是所有人中学就上得起国际学校的。从小跟各个国家的小孩一起学习,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氛围中长大。

也不是所有人毕业都能去美国留学,学费一年几十万。

更不是所有人一毕业就能开百万级别的保时捷上班。

如果丁辉有这种背景,他就不会毕业去做销售了。

谁都有梦想,但不一定谁都能实现。

总有人迂回地追梦,却发现越爬到上方空气越稀薄。

最后大口地喘息,却得不到一丝安慰。

04

不要小瞧普通人的拼搏

没有人会永远落后

但二本毕业就活该认输吗?

丁辉的存在向所有人证明了,并不是。

为了追平那条起跑线,他做过很多努力。说出来很不光彩,甚至有点狼狈。

他接受学校采访,回忆自己边工作边考研的那段时光:

“我拖着一行李箱的书各个城市跑,利用一切坐公交车、火车以及休息的碎片时间看视频、听音频。要随身带着的书很多,以至于行李箱拖坏一个。

辞职备考期间,我学习时间从每天晚上九点学到凌晨三点。

我喜欢关上窗帘开着台灯看书,所以很多时候我甚至分不清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拼的一次。“



迷茫的时候他也会累,会在微博上感慨:“焦虑、紧张,今天都熬过来了,明天还怕什么”。



直到今天他微博给自己的备注还是:一只狂飙的蜗牛。

有网友说,“看了丁辉的简历,才发现他人生没有一个月是浪费的”。

他花了全身力气从泥泞中爬起来,只靠自己。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人间真实。

这可能是全网都在替丁辉感慨的原因:总有人赢得轻松,也总有人拼尽全力只为了普通。

没有哪一种胜利的姿势更值得被歌颂。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瞧不起一个拼尽全力的人。

可以想象,一路爬到现在的丁辉经历过多少挫败。而他自己内心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并会一直继续下去。

坐在这样一群精英之中,旁边有人每天挂着斯坦福的工牌、穿着斯坦福T恤,用着斯坦福的水杯。

他不得不用更加坚韧的心态,去掩饰自己的慌张,习惯这种差距。

高中同学二本毕业进了互联网大厂,试用期那三个月他每天基本只睡4个小时。

他疯狂做任务,动力主要来源是焦虑:“身边一圈985、211的同学,我除了下苦功还有什么拼得过人家”。

当普通人偶然触碰到可望不可即的机会时,他们会像海绵一样隐忍,吞掉苦,然后再舒展开迎接新的压力。

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鼓起勇气,迎接新的打击。

也正因如此,你会更容易理解丁辉的敏感:当他因为错别字排名垫底,被叫到老师办公室。

对方还没责怪,他先开始道歉:“抱歉我确实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知道节目组有中途淘汰的规则,实习不一定能走到最后时。他皱皱眉头,开始有点慌了。

每一步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是因为他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

没人喜欢背水一战。但没有后路的人往往只能背水一战。

我想起今年《说唱新世代》的选手懒惰。

他家里条件不好,为了赚说唱的钱去街边卖过鱿鱼,在北京住过500块钱一个月小平房。


他来这个节目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赢,总决赛时他唱完最后一首歌说:

“所有质疑我的人听好,你以为我是来拿冠军的。抱歉,我是来改命的”。

我想一直在品尝失败苦头的丁辉,内心应该也呕着这样一口气。

靠没有后路的决心去争取,为自己的人生创造转机。

即便努力的姿态不够优雅,即便没胜出会被当做笑话。

但,那又怎样?

赢得狼狈也是赢,被质疑着前进也是前进。

他们拼尽全力只为了向那些不看好他的人证明:

不要小瞧我们普通人的拼搏。

没有人会永远落后。

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 就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令人心动的offer2》:二本毕业就活该输在起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