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彦彦讲道德经有感(九)

道德经,第十三章,写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第十三章,讲“碍”。上一章讲“障”,读了道德经,才真正知道什么是障碍。障是外在各种容易影响干扰我们的人事物,让我们在自我认知上被部分或全部屏蔽、扭曲,障的后果就是碍了。”碍”是什么,惊,大患!这都是不用读多少书就知道不好的词。

宠辱若惊,对应词就是荣辱不惊,后者很难,所以用来修饰很厉害的人;前者很普遍,适用于多数人。就是我们被夸和被骂,都容易在内心起波澜。就我自己来说,因为小时候就非常自命不凡,所以内心非常骄傲,导致长期对别人比较无视,别人夸我骂我,基本我就一耳进一耳出,因为不在乎。创业几起几落后,特别是结婚生子后,不知不觉也把人生的遥控器交在别人手中了,就是那种别人说我好,我就挺受用的;别人说我不好,我就会有触动,而且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是在不在乎和在乎之间徘徊。

彦彦说,如果一个人太在乎外界的评价,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这点我很认同,这个过程如果能被鼓励,会让他感受到爱的支撑,对他寻找真正的自己大有裨益。

那如何对待外界的评价呢?道德经其实已经给出答案,就是第一章的“无”。经常清空自己,如果没有过去太多东西,其实新进入的不容易对号入座。这样对待评价就不偏不倚了,欢迎自己内心的感受,把感受当朋友来聊天,从中找到让自己生长的,把障碍再次清空。

本章,多达6次提到“身”。身体和灵魂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身体是我们的容器,也是我们的接收器、传感器,也是我们的殿。我们如果听了真正的道,想把它行出来,那是离不开好的身体。怎么能让身体好?爱它,让它感受到充充满满的爱,这个容器建造好了,就能装下真理,就不会有违和感,才能知行合一。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世界,也是我们体察到的这个世界的一个浓缩版本。世界这么大,你想去看看。那身体这么好,你要不要爱爱?

总结下,第十三章讲“碍”,碍和爱同音,没有爱就会有碍,没有碍就会有爱。

嗯,古人的最高智慧就是言简意赅,寥寥几语,便能让我们感受到何为“碍”,所以多读经典,意会是更好的体悟。

听彦彦读,和自己看有什么区别?自己看容易发困,听彦彦读容易思考,谢谢彦彦,每日精进,不负韶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彦彦讲道德经有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