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行为背后——读《儿童教育心理学》

懒惰的儿童其实正在享受懒惰的好处。懒惰的儿童不需要背负别人对他的期望,不需要努力,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和闲散的样子,他即使没有什么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谅解。不过,他的懒惰却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最起码他的父母要为他操心。

想想看,有多少孩子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惜代价。这样我们就会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会通过懒惰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了。

当然,心理学对懒惰的解释并不全面。许多儿童懒惰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处境。他们可以把目前的无能和无所成就归因于懒惰,人们也很少指责他们能力不够,孩子的家人甚至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孩子对这种说法也暗自窃喜,因为这对缺乏自信的他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借口。此外,这种说法还成了一种成就补偿。

很明显,懒惰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权谋”。懒惰的孩子就像走钢丝的人,他们行走的钢丝下面总是张着保护网,这样即使他们掉下去,所受的伤害也会大大减小,甚至完全没有受伤。

显然,说他们很懒要比说他们无能所带来的伤害小。简单来说,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屏障,但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努力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而当前的教育方法却对懒惰的孩子无计可施,相反,这些方法恰好满足了他们的期待。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因为不停的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而这正是他一直期望的。

惩罚也具有同样的效力。老师总是相信惩罚可以使他们改正,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即使是最严厉的惩罚也无法使一个懒惰的孩子变得勤快起来。

如果孩子真的发生了转变,那也只是因为他的处境发生了变化。

例如,这个孩子意外地取得了某项成功,或者原来严厉的老师不再教他,新来的老师比较温和,同时又理解他。新老师与他认真地谈话,给了他新的勇气,而不是削弱和打压他已所剩无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突然变得勤快起来。

我们还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孩子在入学头几年学业一直停滞不前,但换了一个新的学校后就非常勤奋努力。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环境改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懒惰行为背后——读《儿童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