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翁精神

70年代,有个针对养老院老人做的实验。研究者让大学生来探望老人抚慰老人的寂寞问题,老人们被分成两组,一组可以自己决定大学生每次什么时候来、待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有主动性和掌控感;另一组没有主动性和决定权,大学生告诉老人时间和次数。事实上两个组的总探访次数和时间大体相同。

得出的结果是:有主动性和掌控感的老人明显快乐很多,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变得更好,甚至用药都减少了,所以呢,这个主动的掌控是有大利于身心健康的。故事还没完。 

研究者过段时间再回访养老院,发现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结果:有主动掌控感、本来精神很好的好几位老人去世了!死亡率比被动组高很多。

一个人体验过主动掌控的感觉,如果突然剥夺掌控感,还不如从来没有给过。

武则天是历代帝王里有数的高寿,七八十岁依然生机勃勃、精神健旺,可一朝被赶下权力巅峰,没多久就去世了,这是最典型的、主动掌控感有利身心发展的案例。

到了90年代,针对养老院老人又有一项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养老院里活的敞亮的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一种“我的世界我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他们比别人活得更健康,寿命更长,生活更快乐。

其实不仅是老人,任何年龄都是更积极主动的人活的更快乐。

积极主动能够独立思考、喜欢独立行事,愿意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并为其负责,当然也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对生活有主动掌控感,不习惯别人领导,但擅长跟任何人合作;也不喜欢稳定,始终保有强烈的好奇,而且遇到困难能坚持到底不放弃。

我们传统的文化土壤和教育氛围在这方面就比较欠缺。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和独立精神方面做的很不够,当然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长自己还做不到。传统教育都偏向于做好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在合作和承担责任方面重视不够。所以很多在学校成绩和表现非常好的人,但在社会上表现很一般,在世界范围内看,华人总体不太擅长展示主动性和表现自己。

我们是规则的适应者,没有破局的勇气,当然也不擅长制定规则,比较强烈的打工者心态,缺乏主人翁精神和改变世界的愿望,因为我们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教育普遍是更关心自己的成绩。

所以不妨从我们这一代父母做起,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比如办活动、社区建设,以及公共事务,不再是寄望一个好学校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好,而是积极参与、把学校当合作者,一起营造出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关注公共事务并不仅仅是传统解释的什么集体、奉献和牺牲,更深层词的是在耳濡目染的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甚至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和承担更大责任的勇气。 

不管到了什么孤岛,我都会以主人翁的身份上岸。把自己的主人翁精神贯彻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修身齐家,代代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人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