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努力,就能完成仁德的修养

《论语.里仁》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这里说了两种人,一种是“好仁者”,好仁者是一心向往仁的正人君子、圣贤人,孔子说,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还有另一种“恶不仁者”,这个比好仁者逊色一等,那么他是什么?虽然不能够念念向往仁,他至少能做到厌恶不仁。

譬如说遇见没有仁德的人,遇见小人,他会厌恶他,不与他为伍。那么这种人心中有好有恶,他喜欢跟仁德的人在一起,可是对于没有仁德的人,他就不喜欢。那么这种人,不能称为仁者,只能称为恶不仁者。

我们要反省自己,我到底有没有去尽力行仁?这个仁,在社会上确实很难见到,孔子那个时代就说他见不到,那我们现在事隔二千五百年后,比孔子当年的时代更污染,更难见到了。

那我们该怎么样去学习仁?夫子讲,要好学。现前社会中找不到仁者,我们从经典里找,从古圣先贤的典籍里找。

天天读圣贤书,天天不离圣贤教诲,不愿意跟世间凡人同流合污,这种人虽然不能成为好仁者,也能成为恶不仁者。但是这些人又是少数,还是少。

而学圣贤之道的,能够去力行得更少。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平时这二十四小时当中,多少时间是用来学习,多少时间是用来做一些不相干的事?自己就明了了,孔子说得一点没错。孔子不是批评别人,是批评我自己。

读《论语》这段话,就好像在孔子面前接受他老人家的训斥一样。学习了圣贤之道,有没有去力行?有没有尽全力去力行?果然能一日一夜力行仁道,也是不简单了。不可能说力不足,夫子讲“我未见力不足者”。

这是勉励我们,果然精进努力地去落实、去力行,没有说做不到的。

譬如说孝悌,孝悌是为仁之本,孝悌难不难做到?说难也行,说不难也行。难,难在哪里?不肯做。肯做,没有难事。

这桩事情又不是求人,求自己,求自己有何难?求别人你说难,那情有可原。求自己,那就不难。就看你肯不肯去做,你果然肯,就不难。就像夫子这里讲的,“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就是问问你,能不能够一日拿出来,用力去落实。你这一天真肯干,没有说做不到,没有说力不足的。

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就面目全非。为什么?他志向就堕落。现在不要说三日,一日就不行了,一日不读圣贤书,不听讲,那就面目全非。

果然你有这个志向,力修仁道不难。圣贤之道是知难行易,真正知道了,你做起来不难,为什么?你知道我们本来就应该要仁,那为什么做不到?还是知得不透彻,所以要在知上下功夫。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地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要你努力,就能完成仁德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