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内治:列子之学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仲尼第四03总第053篇

列子《仲尼第三》开篇,介绍了孔子修行所经历的三个境界之后,接着连续讲了三个故事,介绍了列子当初拜师学习的情况,修行成长的过程。

一、相知者:若相敌

列子拜壶丘子林为师,以伯昏瞀人为学友,住到了南郭。每天跟随他学习的弟子多得数不清。虽然跟随者众多,但列子依然自以为微不足道。

列子每天跟弟子们研讨学问,远近闻名。然而,他跟南郭子隔壁住二十年,也没有相互拜访过。在路上遇见了,眼睛就像没看见对方一样。门下的弟子仆从,以为列子跟南郭子之间一定相互敌对。

图片发自App

有个楚国来的弟子,问列子说:“先生为什么与南郭子相敌对?”列子说:“南郭子貌相充盈,内心虚空,耳朵听而无听,眼睛看而无见,口中无言,心里没有思虑,形相没有病恙。我去拜访他干什么呢?虽然如此,我尝试与你们一起去拜见他。于是选四十位弟子一起前往。

见了南郭子,果然像丢了魂魄一样而无法与他接洽。回头看列子,像精神与形体分离了一样,无法与人合群。一会儿,南郭子指着排在最后面的列子的弟子教训他,自顾说个不停,就像一位大英雄。列子的徒弟们大惊失色,回到宿舍,还有一脸疑惑。

列子说:“得道的人无言,修养到了一定境界的人也无言。用无言说话也是说话,用无知表达知道也是知道。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也是言,也是知,也是无所不言,也是无所不知,也是无所言,也是无所知。如此而已,你们为什么妄自惊讶呢?

图片发自App

感悟:顺应自然,不求名利功德,无所缺,亦无所憾,怎么用得上言语表达自己呢?无言是更好的教化,无知是更好的引领,不生事端是更好的促进,自然感化才是有道的表现,为什么非要直接要求别人呢?

因为无所求,无所与,尽管二十年不相往来,列子也不刻意为之。可见,列子之学,主要在平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没有虚伪的形式,而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二、“心凝者”:“形释”而“理无所隐”

列子刚开始拜师时,跟老师学了三年,心里不敢念叨是非,嘴里不敢讨论利害,老师才瞥他一眼。学了五年,心里更多分辨是非,嘴里更多讨论利害,老师才对他释然一笑。学了七年,随心而想,变得没有了是非,随口而说,变得没有了利害,老师才喊他同席而坐。学了九年,尽心所想,尽口而说,也不知道是关于自己的是非利害,也不知道是关于别人的非利害,内在意念与外在言行便一起入道了。

而后,眼睛所看如同耳朵所听,耳朵所听如同鼻子所嗅,鼻子所嗅如同口中所说,与外物的实质已无所不同。内心宁静入空,形体自然开放,骨肉都融合成了一体。已经感觉不到身体依靠着什么,脚下踏着什么,心里念想什么,言语中包含着什么意念。如此自然而已,人生道理就体现无遗,毫无隐藏了。

图片发自App

感悟:列子之学,不是为了空洞的道理,不是为了教育别人,不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只是为了身体力行,已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得以全息、完整地感知、接受外在世界,完全、自然、开放地呈现在外界万物面前,与万物合为一体,互生互补,无声息地获得自然感化。

三、“至游者”:“物物皆游”

起初列子喜欢向外交游。壶丘子问他:“你交游爱好游玩什么?”列子说:“交游的快乐,就是所游玩的事物不故旧。别人交游,为了观看所见的事物;我交游,为了观看事物变化的规律。交游啊交游啊,没有人能辨清交游的价值究竟何在。”

壶丘子说:“你的交游跟别人本来就是一样的,而你却说跟别人不同!但凡所见到的东西,也永远是它的变化。所交游的外在事物不是故旧的,你却不知道自己也永远不是故旧的。一心出去交游外物,却不知道用心内观。外游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外在事物,而内观是为了追求足够的内在品质。追求内在品质,是交游的至高境界;追求外在物质,则达不到交游的至高境界。”

图片发自App

于是,列子终身不再向外交游,自以为不懂得交游的道理。壶丘子说:“交游有至高境界啊!至高境界的交游,是没有特定的去处,至高境界的观想,是没有特定的对象。接触万事万物都是游玩,都是观想,这就是我所说的交游,这就是我所说的观物。所以说:我们达到交游的至高境界了吗!我们达到交游的至高境界了吗!”

感悟:游者,交也,学也。列子之交,列子之学,不是为了物质满足,而是为了内修、内治、自我圆满。“夫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内在的心态、意念、思想、情感、信仰等倘若乱七八糟,怎么能谈得上提升品质和境界呢?殊不知,内求是根本,外求是工具,内在素质才是人生的基础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修内治:列子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