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生》:告别无效努力,是要让知识个人化

你是不是经常苦恼,怎样才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在你的人生中频繁出现:

认真地看了许多书,过段时间再看,知识还跟新的一样?

努力地学习了很多课程,运用起来,照样见不到成效?

诚恳地听过了许多道理,真遇到事,还是一副茫然状不知所措?

……

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里说:“一些人把别人的知识当成自己的知识,而事实上,别人的知识只是你的信息。”

弄混了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就会让我们盲目自信;无法区别别人的知识和自我的认知,我们就会陷入无效努力。知识,都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思考、体悟得来的,未经处理的材料、未经消化的信息,就算我们知道了,也是与无关的。因为在信息还没有转化成个人的认知之前,是无法帮助我们的人生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倾听获得新知,但绝不能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当成自己的知识。在这本《价值共生》里,陈春花就重新定义了知识,谈到了如何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知识个人化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

在知识革命时代,没有知识是注定会被时代淘汰的,但在海量信息爆炸的大时代,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并保持知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从重新认识知识开始,真正地去接近它,获得它,成为它。

一、重新定义知识

知识是一个将外部信息个人化的过程。通常我们在外部获得一部分原始材料,或经人处理过的信息。原始材料不经处理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东西,在有能力的人经过处理之后,它就成了有用的信息。

但经别人处理得出的信息,只是别人的知识。要让别人的知识成为我们的知识,就要自己搜集原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

当然,借助别人的知识来获得知识是走捷径,因为你通过验证无论最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至少别人的知识为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如果是一堆从未经过别人处理的原材料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办呢?你可能茫然不知头绪,不知如何下爪。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原材料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发现的眼睛,更别遑论知道如何利用、甄别来得出自己的结论了。

然而,知识只是一种认知,如果只让它停留在这个层面,也许世界就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也就不会出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命运”这样的说法了。

知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会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不能只对知识做尺度上的衡量,还要用它能动地去创造。人类只有能合理的运用知识,知识才有可能转化成人生的智慧。

因此,陈春花教授在这本书里给知识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知识是一种增强实体有效行为能力的合理信念。

“合理信念”决定了知识只能是正面的,它能通过实践给人们带来福祉。一切利他的探索和行为,我们都可以将它视为获得知识的来源,能帮助我们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使知识个人化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的,只是信息;我们通过体会懂得的,才是知识。获得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实际场景结合、与自我体悟相融。在环境中获得知识,又将知识作用于环境,这就是我们不断获得新知识的办法。

在数字化时代,万物互联,信息迭代加快,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新的世界,于是通过旧有认知作用于新环境得出新知识的需要,变得异常迫切。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对环境作出自己的反应,得出新的结论;并且要求我们不断与环境结合,作出新的反应,得出新的结论。

因此,融会贯通旧识和新知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如何融会贯通,陈春花教授提出了四点要求:

第一步,“界定问题”而非仅仅“解决问题”。

界定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实面前,通过收集、甄别、判断,抓住事物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才是关键。否则,急于解决问题,只就会像一头无头苍蝇,陷入永远的无效努力当中。

第二步,对“特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对“老问题”新解法、对“新问题”待解法的探究,我们要专门对待,系统讨论,综合研究,然后得出最终行动指南。

第三步,形成一套“方法论”。

把研究出来的结论重新认识整理,总结简化成一套可以推广的方法,让每个人都能行之有效的运用。

第四步,正视“无知”。

懂得的力量让我们打开世界新的大门,但越前进,越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无知,因此,要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用空杯心态去观察、体悟这个世界。

第二个层次:终生学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昨天的成功经验正在成为今天的绊脚石,想要保有知识,唯有终生学习。

世界每天都在变,只要你一天不变,就会被时代淘汰;只要一天不进步,你以为的新知很可能已成为垃圾。但保持终生学习,你需要具备以下三种学习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获得世界已有的知识内容的能力。

过程学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调用自己的一切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针对核心,动态调整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突破自我的极限

在剧变时代,一切都在进行跳脱,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突破自我的极限,达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对于博学的人来说,也如大多数人一样,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惊奇发生,草根逆袭已成为平常。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我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就看谁能先认识环境,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突破在所难免,看就看谁能最先突破。

然而,难就难在如何突被。因此,陈春花教授在突破之前警告我们三个障碍,提醒我们有意避开。

第一个障碍是“自我”。

这个新世界最重要的是与他人联结,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陷入自我的人就会失去感受世界的灵敏度,就会失去与他人协同的机会,从而失去突破自我的可能。

第二个障碍是“事实”。

“事实”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业已掌握的,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有许多都有待我们去开发、去创造。如我们现在的世界就不是以前人类看到的事实,所以突破,在于创造实相。

第三个障碍是“经验”。

柯达破产、诺基亚没落,正是因为成功经验。在新的形势下,你的最强优势正在让你变得一无是处,迅速断臂求生,才是正常的生存之道。

今天的新知正在变成明天的旧识,只能放进古董箱才能保有一点存在的价值,在一个独特的时代,任何人和事都不可拿来借鉴和对比,只能在自己的行为模式下形成独特的个人理解,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告诉无效努力,最重要的是让知识个人化。这本《共生价值》,从新时代的新组织、新个体阐释了新知识的获得和新价值的体现,在这个无限互联的时代,每个人只有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才能得以生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有效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值共生》:告别无效努力,是要让知识个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