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创意教学设计一则

【创意设计内容】

创设情境:京城氏之遗男,听闻村里传出了一件爆炸性新闻:愚公一家人打算把太行、王屋二山搬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村里人议论纷纷,刚上学堂的小男孩据此,将所听所想所行都写进了日记。

【创意设计示例】

          |京城氏之遗男日记三则|

公元前200年  周一  多云    心情不定

听娘说,愚公爷爷一家子要世代努力,把我们村口的太行、王屋二山搬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她不停地赞叹,并且叮咛我别顾着玩,接下来要多去支持“愚公老人家的壮举”,可是,为什么黄河边的智叟爷爷却不停地冷笑,还告诉我,他们是在干大傻事!“壮举”?“大傻事”?我有点纳闷。

公元前200年  周五    晴  心情开朗

今天,我的谜底解开了。我听到了愚公和智叟两位老爷爷的对话。好精彩的辩论啊!原来,愚公爷爷想得好远啊,他自己虽然不能看到通路的那一天,但我们全村的后代子孙可以啊。我要向愚公爷爷学习!

公元前199年  周三  晴  心情甚喜

太神奇了!一觉醒来,两座大山真的被移走了!

听娘说,是愚公爷爷感动了天帝!愚公爷爷,连神仙都帮我们移山,你可真厉害!我想,功劳也要记上我一笔哩!这一年多来,我也天天坚持去帮忙呢!娘说,我长大了。

【创意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根据这一理论要求,我创设了这一学习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一下,试从“京城氏遗男”角度来写,搬山前、中、后的一些事情,要紧扣文章内容合理想象。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揣摩七八岁孩子的心理应该是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或许比示例写得更活泼、可感。

《愚公移山》中有一个真正的“小人物”——“遗男”。传统的分析往往是这样说:小男孩与智叟形成对比,反衬出智叟貌智实愚。小孩子都能有移山的勇气、不畏艰难的精神,而作为年长的智叟却畏惧困难、目光短浅,一老一少,一智一愚,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此,这个角色是否还有更深的隐喻呢?一个刚刚换牙的孩子,作为移山之“援”,遗男“体力”弱,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道义”上的力量很大。仔细琢磨,可以发现作者是将愚公与遗男“合写”,来突出和强调一个“诚”字。“大智”为何会“若愚”?是因为大智者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能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化繁为简,且秉持不放,以致被常人讥笑为不管不顾的“一根筋”、如同天真的孩子。诚者,真也。这一老一少的共同点,不就是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吗?就因为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就不只是作为“劳力”的不会穷尽,更是他们“初心”的始终如一。

“跳往助之”体现了京城氏遗男的乐观以及助人为乐的侠义情怀,也折射寡母家教的良好。这个小男孩,会长大,会变老,会长成谁?“愚公”还是“智叟”?《愚公移山》中“遗男”角色隐喻义是什么呢?作者通过他的形象来寄希望于下一代,寄希望于明天。

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常识:正因为主角自带光环,学生在自由阅读与讨论交流中是最有可能掌握的。而要使语文课堂富有新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不妨换一种视角,关注一下配角,也许会打开新的思路,带来不一样的认知。此设计,既锻炼想象能力,又不脱离课文,还能促进学生仔细阅读原文,理解、体会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谓“阅读口语齐重视,智商情商双提升”。

补充说明,这一学习活动,一定要放在授课的后半部分,学生要在疏

11.15纪中语文组听讲座

通字词,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此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愚公移山》创意教学设计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