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无理取闹”是什么

孩子在0—6岁的时候是比较好动的,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谓的无理取闹,其实就是孩子对外界充满了探索欲。他们想尝试一切没经历过的事物,想穿妈妈的高跟鞋,想打爸爸的领带等等。他只是想看看有什么结果,仅此而已,他不会觉得这是不妥的,他只是想要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而已。


那我们该如何去教导孩子“不可以”“不应该”呢?

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气势是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又生命的,万物有灵。所以我们而已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把一切事物都拟人化,让孩子把一件事物当成一个朋友或一个人,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换位到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

举个例子:

孩子在摔一件玩具,摔了很多下眼看就要摔坏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用拟人的手法,告诉他“玩具是你的好朋友呀,他说她还想陪伴你很久很久,但是他现在摔得有点疼,他陪伴你这么久,你能不能像你生病时妈妈照顾你一样,现在去照顾一下玩具呢?”

如果换作这样子说,孩子就会感受到玩具的感情,他会换位思考的去理解还有同情这个玩具,因此便不会再摔玩具了。

再举一个例子:

一个小孩子在书店看书,但是她调皮捣蛋的把书中一页纸撕掉了,因为觉得很喜欢所以想带回家。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引导她”这页纸是书妈妈的孩子呀!你把他带走了书妈妈会很伤心的,你想想有一个小朋友要是喜欢你,就把你带回他们家里了,那妈妈是不是很伤心?你是不是也因为见不到妈妈而难过呢?书宝宝也想回书妈妈身边呀,如果你喜欢的话那我们改天再来找他玩好不好?太晚了我们都该回家啦!”

这样子和孩子交流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同理心,会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

而且小孩子根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什么意思,他们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是“偷”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有些东西是别人的,不可以拿,拿走了是在伤害别人。

所以我们不应该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就批评或者是更省,我们要冷静的去和孩子沟通,去合理的引导。渐渐的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去告诉孩子一些规范,让他们理解在这个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界限,从小养成的习惯真的是根深蒂固的,是潜意识里具备的。


比如我自身,真的是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教导我什么是尊敬,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素质等等。虽然我们那时候父母的教育知识也不是很丰富,但在原则上规范了我的行为举止,我真的非常感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尊敬他们,不管是我们之间有什么矛盾,我依然不会对长辈们做出出格的言语和动作,也就是以下犯上的举动,我无时无刻都在尊重着他们,尽管有时候我更有理,但我也不会出言不逊,这便是我感谢他们的地方,他们教会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礼仪。

在生活中我们不方便扔垃圾的时候,我就会把垃圾包好装在口袋里,而且这是下意识的举动,尽管身边没有人看着我也不不会乱丢,这真的是潜意识里的规矩规范,根深蒂固已经无法撼动了,扔了反而心里在一直介意。

因而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


所以孩子的规矩,需要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去给他们建立,给他们灌输,这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品格、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无理取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