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深度工作》(二)

关于深度工作,我们已经了解了其概念,以及对每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那今天要来说说到底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深度工作。

遵从以下4个准则,即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克服分心、远离社交媒体、摒弃肤浅。

准则一:工作要深入

第一准则竟然是工作要深入,废话一般。别着急,我们详细解读——

困难是来自于欲望的攻击。放松、休闲、走捷径的欲望,希望都能最小阻力。那如何控制这种欲望呢?

参考以下几个步骤:

1、拥有一套自己的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

即从此不再用手机,彻底不接触,将自己封闭起来,深入地思考。

这更适合作家、数学家,只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工作。似乎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双峰哲学——

心理学家荣格,所采用的就是双峰哲学。

即每天有社交、有休闲、有吃饭喝酒的时间,然后专门留出一部分做专注的工作。

将生活配置成双峰,两大模块的事情。这种和普通人更接近了一点,比如定期闭关。

——节奏哲学——

节奏哲学,意为养成有规律的习惯。

比如:我现在早起听书和阅读,白天思考文章架构和搭建框架,晚上写作,这是我的写作节奏,也是生活节奏的一种。

——记者哲学——

什么意思呢?

记者写稿件,没有绝对安静的环境才能写,所以,需要走到哪儿,随时随地有想法了,就立刻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以上4种,就是深度工作的哲学,可以选择一个践行起来。

2、做到习惯化

选择好你的哲学后,要将它变为生活的习惯。

刚开始时会不舒服,但一旦挺过这一段,成为习惯后,就特别轻松了。

3、要有大手笔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时候,突然没了灵感,怎么办呢?

她在当地找到一家最好的城堡酒店,一晚要几千块,然后把自己封闭起来,认真地去创作。

或许你会问,这不是作吗?东方哲学说,那都是妄念,是自己造作出来的。

但是,在无法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真的需要借助外部环境。有时候,得为深度工作付出一点点成本。

4、不要独自工作

独立和交流,是要彼此协调的。

在深度工作时,绝不意味着必须一个人,不和他人交流了。

荣格,也并没有将一整天全都用来写作和思考,他依然会参加酒会,和大家聊天。

所以,留出一些交流的时间,实质上是为深度工作服务的。

5、像经商一般执行计划

用商业般的计划来看待工作,即关注极端重要事件,抓住引领性指标,准备醒目计分板,定期问责。

如果对于深度工作缺乏追踪和考评,结果就是,空有一个决心,坚持了几天后,又会回到过去。

建议用商业监督目标的方法,同步对待深度工作,效果或许会翻倍哦。

6、需要有自己的安逸时光。

据统计,一个人每天真正深度工作的时间约是4个小时。你知道吗?人长期专注或者控制自己,需要耗费非常多能量的。

而休闲和安逸的好处,就是通过休息,恢复能量,还能够提升洞察力。

其实,我们的大脑是不会轻易停止运转的。

比如,正在思考的重要的事,感觉好累就休息了。其实这只是表面,实际在潜意识的层面,大脑仍在继续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在休闲中突然灵光乍现的原因。

准则二:学会拥抱无聊

为什么一闲下来就想看手机呢?

因为我们太恐惧无聊,认为无聊是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在任何地方都无法闲下来。

还记得昨天开篇时所提到的“心智残疾”吗?书中是这样表述的: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就像我们现在这样,随时就要拿起手机来看。

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更具体地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排队五分钟,或者在餐厅坐着等朋友,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的,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被重新编排。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纳斯研究所里所说的心智残疾。

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抱无聊。你必须得能够学会跟自己独处,你的大脑才不会发生器质性的改变。”

我们可以慢慢地开始训练自己,减少看手机的次数,去拥抱无聊的时间。

因为,无聊的时间是有效的,它会让大脑慢慢地学会专注。

这是第二条准则,无聊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学会和自己相处,把手机放远一点,慢慢就会习惯了。


明天继续【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深度工作》(三)】,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深度工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