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觉更好,孩子会做得更好。你和孩子,都需要积极的暂停。

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式,与对待人类同伴的方式是一样的  。          ——  鲁道夫·德雷克斯

在现实中,当你遇见熊孩子,你是怎样应对熊孩子的行为的?你是不是也为自己娃的各种调皮捣乱烦恼不已?而你,又是怎样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呢?

那一次,我去朋友家玩,不得不感叹家有小神兽是有怎样的体验。当我和朋友正在聊天时,朋友四岁的儿子正在在玩手机,突然,手机那边传来声音,朋友赶紧接过手机,原来是110那边,朋友一个劲地道歉,说是孩子调皮捣乱。挂断电话,朋友很生气,厉声让她儿子去靠墙面壁思过,小家伙一脸委屈地站在墙边。

朋友回过头跟我说,这孩子拨打110不是一次两次了。我有些惊讶。我只在新闻上听过孩子乱打110,但今天就发生在眼前。

时间有点晚了,我起身要告别。孩子不愿意,一再挽留我和儿子。正当我要找手机时,发现手机不见了。询问孩子,一直坚持说没有拿过。而且若无其事地玩耍去了。我和朋友找了一个晚上,最后在一个排气管里找到了。这一次,朋友拿起棍子,就是一顿揍。

我在旁边一直劝朋友,不要打孩子,朋友很坚持,完全听不进我的劝说,她是个虎妈,孩子不听话就是暴力惩罚,小棍子和安静区双管齐下。

孩子满脸眼泪。朋友拿着棍子厉声呵斥:“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孩子一脸委屈:“我不知道。”看着这样的情景,我心里很着急,但朋友又是那么坚持,她坚持着虎妈的风格,并且很自信 她管教孩子的方式。

我们有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做错了就必须得惩罚,要让他长记性,不然就是骄纵。他们的担忧是,如果孩子从小不管好,长大了就很难管。在孩子需要管教这个点上,我也是很认同的。但孩子要怎么管教,这需要父母的智慧。

我的朋友认为,如果不惩罚,孩子很难改正。所以,不听话捣乱,或罚站,或打,或直接上来就是一通说教。她认为大孩子,训斥孩子,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让他适应社会。毕竟,社会不会总是温柔待你。

他的底层的观念就是,若想要让孩子做的好,就先要让孩子感觉更遭。提高他的抗挫力,适应力。说到这里,我想请父母们换位思考一下。当你感觉更糟的时候,你能更好地完成你手头的工作吗?还是,在感觉更好的时候,工作完成得更有效率,更出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再谈谈抗挫力,适应社会能力,难道父母非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抗挫能力吗?试想一下,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你的处理方式,孩子看在眼里,当他不如社会,他同样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你愿意自己在社交中也是如此粗暴简单吗?

下面,让我为大家分析一下,惩罚孩子,会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通常孩子会做出以下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会讨厌和仇恨父母,会想着报复父母;

第二种就是,孩子会变得更狡猾,叛逆,他会背着你去做,他没有从根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并未改过;

第三种,孩子看起来很乖,但是会让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降低,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这对于孩子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创伤,是一生的,这其实是最严重的伤害。所以,不要轻易惩罚你的孩子。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讲到关于惩罚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直接后果,一种是间接后果。最要命的是间接后果。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你对孩子说,不许看电视,不许看电视跟打碎花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你这样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跟你学会了用暴力手段,在他与别人沟通相处的时候,他会这样说,“行,你这次不听我的话,我在那件事上欺负你。”而这样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是不讲理的,一个不讲理的孩子,在他以后的人生路,就会困难重重。

既然说惩罚孩子不可取,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不骄纵孩子,又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积极正面去改正呢?

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积极的暂停。让孩子感觉更好,孩子才能从动物爬行脑中,转换连接到理性脑,从而更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糟糕的状态下,让孩子屈服于父母的权威,口服心不服。我们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心悦诚服,从根上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暂停?如何进行积极的暂停?

在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积极的“暂停”这一工具。它是基于“人在感觉更好的时候,才会做的更好。积极的暂停会帮助我们冷静下来并感觉更好。”,而形成,意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解决问题。

当感觉更好的时候,才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

积极的暂停与惩罚性暂停不同,其目的是帮助孩子拥有一个有助于他们感觉好起来的地方,而不是要让孩子遭受痛苦并“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就像我开头提及的朋友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惩罚性暂停,她是让孩子感觉更糟糕,这显然不利于解决问题,孩子似乎还有下一次,再下一次。在孩子不能够冷静到接通理性大脑之前,专注于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效。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积极的暂停。首先,要明确积极暂停的目的是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能够冷静地专注于解决问题;

其次,让孩子参与到建立他或她的安静区来。孩子可以决定在哪里,如何布置,放置什么东西,给安静区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父母也要明确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建立安静区。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在建立家里的安静区时,我首先告诉孩子,安静区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让我们安静下来,感觉更好的地方,当你感觉好一点了,你可以离开安静区来找妈妈,我们两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解决问题。

但在刚开始建立安静区时,我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居然只是告诉他,这是你用来安静思考的地方,什么也不能做,你要在这思考你到底错在哪里,儿子勉强答应了,自主为自己选择好了安静区,但在执行过程中,孩子是很抗拒的。

每次都是哭着去那里,因为我在开始就没有正确地告诉孩子,这个安静区是让自己安静下来,感觉更好,而是让他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让他感觉变得更糟糕。

回想起来,我这样的做法是多么的糟糕,所以,在邀请孩子建立属于他的安静空间时,父母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安静区,这点非常重要。

最后,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安静区,当你感觉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自觉去安静区。比如我,我选择了洗手间作为我的安静区,我会放一本搞笑幽默的书,或者直接就坐在马桶上安静下来,什么也不做。这样会让我感觉良好。

有时候,当我状态很不好,东西乱放了,我的儿子也会提醒我:“妈妈,你应该去安静区静一静。这样你会感觉好一点。”当我的儿子第一次这么提醒我的时候,我是那样惊喜,我已经好了一半,因为我相信,他也正在学会应用这个工具让自己感觉更好。

有时候,你也可以让孩子来选择是否需要去安静区,而不是强行拉着孩子过去,这有点像惩罚性暂停。所以,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选择权

让孩子感觉更好,孩子会做得更好。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学会积极地暂停。

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你自己,积极正面的管教,和善与坚定并行,运用好积极的暂停这一工具,你和孩子,都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感觉更好,孩子会做得更好。你和孩子,都需要积极的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