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六)【494】2023-10-12

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六)【494】2023-10-12

文章是作者的心血,通过其经典之著可以窥见高山流水觅知音,开辟新的文学高度是每个读书人孜孜不倦的终极目标。

曾国藩先从五书六经通读,一考秀才二考举人三考进士再点翰林,由一个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到兵部右侍郎(正二品)十年官迁十级,走完最正规、完整的科举之路和升官路径,这期间的勤奋、幸运、激烈、谨慎养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奠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也为曾国藩文学创作打下独特的基本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下,曾氏先是自然接触到了湖湘文化,又恰巧遇到了桐城派古文,从军途中,遇事不顺黄老思想解其之乱,悟到老子之“大巧如拙”,庄子之“天人合一”,自此外圆内方,翻覆云雨。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用力汲吸,然而曾氏虽依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曾氏在政军实践、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百事万难的磨炼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与陆王之争,他认为应取同而避异,扬长而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文学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精神的进步。

曾国藩对中国古典文学研习颇深,在对诗文写字的广泛研究基础上,提炼出“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创造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程朱理学为其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继承唐宋古文的传统,提出义理、考据、词章相统一的原则,古文经过他们提倡,在有清一代形成了浩大声势。但桐城派终究慢慢因时代而颓废,曾氏努力提高振兴桐城派。其原因有二:

一是曾氏初入官场便潜心研习桐城派,虽未是桐城派传人,实则心属之,振兴师门是人之常情,况且桐城派曾经名满天下,有其独特价值。二是曾氏在古文研习上已经有自己的新发现“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并身体力行且传授给一众弟子黎庶昌(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晚清时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咸丰十一年(1861年),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同治元年(1862年),黎庶昌以廪贡生上《万言书》,痛陈时弊,朝廷降旨以知县补用。交曾国藩的江南大营差遣。入曾国藩幕,深得信任,黎庶昌随曾大帅六年,与曾府幕僚张吴薛三人以文相交,并称"曾门四杰"。)、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湖北鄂州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李志敏评价:"张裕钊别开生面,触化北碑为已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杰"之一,被曾大帅推许为可期有成者。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吴汝纶(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桐城县(今枞阳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冀二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其主要著作有《吴挚甫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吴挚甫尺牍》七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东游丛录》四卷。)、薛福成(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已被编入《走向世界全书》。),这些弟子也陆续写成一些较有影响的文章,成为各自领域的杰出代表。薛福成的《观巴黎油画记》就是一篇典型的“含雄奇于淡远之中”的文章,其气旺而又隐藏堪为老师曾氏美学之文的经典。

曾国藩的古文特色分别,其雄有别于桐城派古文的风格,后世陆续有人主张曾氏文集及其弟子的文章能自成一派。李详((1858―1931)字审言,晚号辉叟,江苏兴化人。国学大师。工诗文考证,著作丰富,著有陶斋藏石记释文《枫园艺友录》。)主张称之为“湘乡派”。

钱钟书之父钱基博((1887-1957),男,汉族,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赞同李之说,在一篇《现代中国文学史》里指出:“湘乡曾国藩......自称私淑于桐派,而欲少娇其缓懦之失。故其持论以光气为主,以音响为辅,探源杨、马。专宗退之,奇偶错综,而偶多于奇,复字单词,杂厕相间:厚集其气,使声彩炳焕而戛焉有声。此又异军突起而自成一派,可名为湘乡派。一时风流所被,桐城而后,罕有抗颜行者!门弟子著籍甚众,独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汝纶号称能传其学。吴之才雄,而张则以意度胜:故所为文章,宏中肆外,无有桐城家言寒涩枯窘之病。”钱基博对曾国藩及其弟子的评价得到后世的认同,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曾氏的“含雄奇于淡远之中”的阳刚美,成为影响中国古文又一里程碑。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的湘乡派古文思想起源(六)【494】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