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的边缘

爱与恨的边缘

文:Recycler

7/354.1771

简版:人生就是一场戏,恩恩怨怨何必太在意。

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师说的金句。“有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让我给点忠告,我写了几句话给他:

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在这个时代,不但所谓的爱大概是假的,其实所谓的恨也是假的。有些人对别人貌似恨得要死,其实不过是骗几个钱,或起起哄罢了。记着我的话,在一个连恨都是装腔作势的时代,凡事保持平常心态,学会爱自己是最重要的!”(已得到原作者许可,未经原作者许可,其他人不得转载引用此句。)

一说到虚假的爱,很容易会想到自己的过往中遇到的虚假的爱。男人爱女人,只是爱对方的容颜。女人爱男人,只是爱对方的财富。个人爱集体,只是为了依托集体保存个人。集体爱个人,只是为了利用个人保护集体。爱,本来是由心底产生的莫名的冲动,由这种冲动驱使自身做一些行为,甚至是奉献行为。逐渐的,爱只是一种行为,并没有冲动。只有结果,没有本因的爱变成了虚假的爱。

爱一个人的冲动来源于感官的接触。也许人很不幸,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让自己心动的那个人。这也算是情理之中。如果说一个人一辈子没有恨,那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有在高墙之下,或是在金钱之下受到了保护,没有侵犯就没有恨。这不无可能。但是但凡与人接触,总会为了利益由所冲突。肢体接触也会心生厌烦由此生恨。简单的说,一个人生恨的概率远大于生爱的概率。因此作者关于爱只说了一句,而关于恨说了很多。人们更容易生恨而已。

一件最容易出现的恨,竟然也造假。七情六欲,爱恨情仇,没有比恨更容易产生的。你碰我一下,我可以埋怨你没长眼。你踩了我一脚,我可以反击把你推倒。小事都可以成为记仇的理由,更何况是有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听信他人诱惑铛铛入狱,偷窃核心技术致使企业倒闭,中饱私囊导致国破家亡。这些恨是源自于生命和灵魂的缺失。人活着要么为了一口饭,要么为了一口气,气并不是指呼吸,还可以是精气神,也就是信仰追求。这些东西都被人剥夺了,人还能不恨吗?那些得道的大师修炼的就是舍去生死。我们这些没有修炼的人,生死还是头等大事。虽然涉及生死,但是也分轻重缓急。你碰我一下,我只是疼一下。你经常碰我一下,我只是经常疼一下。你不给我饭吃,饿三天就挂了。有的时候给你痛苦和给你食物的是同一个人。好吧。你还是打我一下,然后给我一口饭吃吧。我不会记恨对方给与的痛苦,反而记得对方给的粮食。这种恨是恨不起来的,是虚假的。更甚至,哭天喊地表演半天,没事叫几声,满足对方的虐待欲,反而能得到更多的食物。

有一天给我们粮食的人,让我们去仇恨一个不认识的人。本没有交集,没有恨意。但是在粮食的引诱下,并不是自心真实的冲动,只是为了吃饭表演一种仇恨的行为而已,恨,是虚假的恨。

一个为了利益,表演爱或恨的时代,也就是一个没有本能感受的时代。对于这个时代,并不值得自己用真实的感受去对应别人虚假的感受。不喜不悲的做自己,不参与到这场表演当中,就算是对的起自身的本能感受了。

这是我对老师金句的解读,当我看了这个句子,有种欣喜的感觉。很久没有发现这么令人沁人心扉的句子。

但是又一想,爱与恨,通常为了利益而变得虚假。但是在面对利益得失所表现出来的感受和行为确实是真实的。你给我一百,我很高兴,高兴的想转圈圈。你抢我一百,我很难过,难过的想摔碗。人并没有失去爱和恨本能,只是在把爱与恨的本能感应之物由世间万物转为金钱利益。

我们不再喜欢一朵花一朵云一片草地。我们不再因为被打骂被陷害被污蔑而怀恨某个人。不会有喜剧爱情电影,不会有恐怖惊悚电影。并不是不会喜欢,并不是不会仇恨。只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去爱,值得去恨。只是为了满足一口饭吃,只是满足一口气喘。这些满足了,就可以着力多储存一口饭,多一口气。储存多了,就着力于吃更好的饭,喘更好的气。人生只有这个两件事,其他的本能反应都是可有可无的事。

忽然想起一句话“看花似花,看花非花,看花是花”。这算是人生的三个境界。先是懵懂无知,然后多疑多虑,最后回归真实。很多人都处在看花非花的境界,因为花可以卖钱,花可以送佳人。花从来没有当花来欣赏。

能有什么办法呢?虚假的爱和恨也许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有些人在这个阶段持续很久,直到生命终结。有些人在这个阶段厌倦了尔虞我诈,去掉繁杂,专注事物的本质。爱一个,与爱多个,都是爱。恨一个,与恨多个,都是恨。只是越长大越会表演而已,遵从自己感受的人越来越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与恨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