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脑读书会】罗婷予 22/60 《雪国》

阅读书本:《雪国》

阅读目标:简单看一本川端康成的小说

阅读方法:检视阅读、部分精读

阅读数量:整本

    说实话,刚一看完我觉得完全看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只觉得没有情节,大量景物描写。人物刻画难以琢磨,主题不明确。因此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读书笔记,找到一篇支持率很高的,也解答了很多我很多疑惑。现附稿如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Smail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81420/answer/38990060

来源:知乎

《雪国》写于1935年,最初分章发表在杂志上,1937年编辑成书,但是因为川端战时一度搁笔,直到1947年,《雪国》才最终定稿。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但随之而来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是“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但也有人评价它为“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主要原因是《雪国》的主题非常隐晦,加上川端本人在文学创作上极为复杂,于是造成了如此有褒有贬的不同论调。

这部作品中最难以拿捏的角色不是驹子或叶子,反倒是男主人公岛村。岛村生活阔绰,却玩世不恭,认为一切都是徒劳,对人生持虚无态度。虽说致力于西洋舞蹈的研究,但更多是仅仅沉溺于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的舞蹈,并不注重现实中的舞蹈表演。

同样的,面对驹子对他的爱,岛村也像对待西洋舞蹈那样缺少真情实意。所以他根本无法理解驹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追求。在他看来,一切都归于徒劳,他完全否定生活的价值,耽于非现实的虚幻美里无法自拔。他所追求的也仅仅是驹子映在镜中的美和叶子映在火车玻璃窗中的美,是虚无缥缈的非现实的美。

作为一个厌世且陷于寂寞的人,岛村的排解方法是追求瞬时的官能刺激。表现就是三番几次抛下妻小与驹子幽会,满足自己对驹子的“肌肤的渴念”。但同时他也绝情地不辞而别,甚至不屑回头看一眼为他送行的驹子。同时,岛村又倾心于叶子的灵秀,川端用含蓄却又有深度的用笔描写了主人公对肉欲的追逐和对情欲的渴望。以高慧勤教授的话说,岛村仅仅追求自己的官能满足,从未把驹子看作有血有肉的人。

作者对于驹子这个人物描写得非常细致,凸显出她的纯洁。同时反衬出驹子受到环境的熏染不免流出风尘女子不拘形迹的样子。这种性格的扭曲加剧了她难以抑制的悲哀和说不出的孤独感。加之对岛村的徒劳的爱和对行男纠结的感情,使驹子这个角色十分令人同情。

和驹子相比,叶子的形象有些虚无缥缈,但又不可或缺。小说以叶子开场也以叶子结尾。在大火中的坠落使整个故事收尾的十分仓促。这恰恰是川端所追求的人生无常,从死中追求美的颓废哲学的表露。叶子所代表的朦胧的美,她对于岛村和行男的徒劳的爱,就像“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的萤火虫一般仓促,像车窗外寒山上的野火一般一闪即逝。”

在《雪国》中,驹子和叶子两人,一个代表“肉”,一个代表“灵”;一个是“官能美”的体现,一个是“虚幻美”的化身。她们明知徒劳,却偏要追求生命的价值,希冀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追求超尘脱俗的境界,所以岛村感到她们的存在是那么纯真,是“纯粹的美”的化身。

作家往往会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注入到作品中,所以可以说岛村的徒劳和虚无可以说是川端自己情绪的流露。川端对于岛村这样一个消极颓废的人非但没有负面化, 反倒加以美化,给他抹上一层伤感的色彩。这样一个人物既是作者自己性格的体现,也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知识分子阶层消极的人生态度。作者以写岛村的虚无,来反衬驹子和叶子的爱情的徒劳;通过岛村冷漠的眼睛透视驹子和叶子的形象。

不消说,《雪国》可以作为川端康成所持的美学观与人生观最好的体现,表现了川端对于美的追求。也为他本人人生的经历做了最好的注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魁大脑读书会】罗婷予 22/60 《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