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卡片阅读法

【我的三张卡】

明明早晨还说卡片是浓缩的写作素材,下午我就忘了初心

不过我因此突然明白,如果用卡片是为了积累素材,那么必须浓缩我见和我思,而如果要用卡片改变自己,那就需要扩展我思,我写成了第二种,来不及改了,列入明日计划好了。

读书卡片(明、聪卡)

我见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我思

收获

就像《30岁前每一天》里说的,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所以尽管出发一定会有收获的。

这里想攀高,想走远的目标,最终都会成为我们走过的路,或许目标达到了,或许没有,但过程足以让人生变得不一样,这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吧,因为一次次的出发,志向和意志一次次提升,然后继续向新的目标走去,也随着一次次的出发,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见到的人,感受到的自然变得越来越美。或许不是因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而是因为每一步在心中的沉淀,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真实美的境界。

经验

从进入大学以后,我一直在出发,不管自己想干什么,我都会马上去做,虽然少有成功,但一路下来,我发现我的心智和眼界早已超越了那些在宿舍追剧的人

应用

现在年轻的我,肯定是会愿意出发的,我觉着这样的话,应该留给工作稳定以后的我,希望那时候的自己不是恐惧新事物的,仍然可以像年轻时候的自己一样,只要有想法,只要这个想法可行性在能力范围内,就马上开始折腾,不问成败

读书卡片(聪卡)

我见

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要一些野草;但那时趋势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我思

收获

这样细致的描写一个院子,真的让读的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就像小时候到了一个菜园子,先是远远的看到一片绿,然后进去以后,发现了各种好玩的动物植物一样,院子瞬间变得生动有趣了,而这样写,读者的脑子里也开始有了生动有趣的感觉,我也想模仿这样的写法。

经验

我在描写一些场景时根本无法描写出这么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是因为我观察得不够细致。

应用

如果我想模仿这样的写法,写出这么立体生动的感觉,我应该像鲁迅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去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小冰老师说过,我手写我心,只有我让自己去切身体验和沉浸在那些事物当中,去真切的体会过它们,我才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将一个想写的东西,由细节到方位到感觉的描写出来,觉我的感觉和视角其实就决定了读者的感觉和视角。

读书卡片(慧卡)

我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荀子

我思

收获

《劝学》在很早之前就背过,但似乎都是浮于表面,关于借助工具自省其身这样的方法,和借助工具完成自己意愿的方法,印象中都没有持续实践,再次品读,发现自己还没有将它作为自己的底层思维。

摘录下来想再多背诵和多悟一悟,让它慢慢成为自己的底层思维。

经验

每天的自省,必须是借助纸笔或电子设备写下来,参加训练营就深有体会,因为写了写,第二天的动力来了,改进的方法也出来了,这个真的很重要。

而借助工具这一个方法,就拿学习来说,我似乎有点偏执了,我只从书中和网上搜索,而之前读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我发现,刚起步的人要借助这些非实时的工具,而到达了一定的阶段,就应该走出门,去借助活的工具——大佬,就像文中所说,每一件事借助的工具都是有所不同的,不能够偏执。

应用

用这个训练营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以后在要做事前,不是用蛮力,而是想想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让这件事做起来事半功倍

【附加题】

今天遇到的问题,什么是浓缩,300-500是一整张卡片的字数吗?

已解决,通过询问小伙伴们,确定300-500是我见部分,我思部分最好也这个数字,浓缩就是,要把我思部分的内容也写成写作素材才可以。

【复盘】

[感悟]

今天听完课我下意识的偷懒了,老师讲的是纳博科夫的卡片阅读法,我没有往回去复习一下阅读板块里讲过的,然后我忘记了卡片还需要分类,后来班班进行了群分享以后我才记住。

对于课程的重点,我似乎一直没抓住,一直觉得只用积累就可以了,但没有真正的领悟浓缩的写作素材中浓缩这两个字,我也没有去提问搞懂,直到班班出现,我才领悟浓缩就是我见是这本书的,我思是我通过其他渠道得来的关于我见的有趣有用和有料的部分

[课程复盘]

卡片阅读主题

如何用纳博科夫卡片法,积累一流作家的顶级素材?

从信息输出的角度来学习卡片阅读法(卡片是最最小的创造单元)

思维世界=底层操作系统→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

所有技能=上面的APP

错误写作模式

打开电脑→新建立空白文档→深呼吸→开始写

灵魂拷问

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没有写出大号?

为什么你还没有通过写作获得财富自由?

为什么你的写作水平很多年停滞不前?

为什么上了很多课,进步不是指数级增长?

创作顶级心法

能积微者,速成——《荀子》

创作的第一步应该是积累卡片

不要去妄想一下子写好一篇文章,应该思考该如何写好一张卡片

直接去对标顶级的思维

阅读:费曼读书法

创作:纳博科夫卡片法

纳博科夫

他的阅读

不要先入为主,因为这样第一步就走错了,而且会越走越偏

把它当做一件同我们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研究得越周密越好

创作

风格和结构式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

他认为伟大的作家要集三者于一身,讲故事的人呢,教育家和魔法师

他对大师的看法:每代很少有两三个真正的一流作家同时存在;天才必须用俄语发音——Geniy,在俄语的发音低沉充满敬畏之意,因此,他们小心翼翼仔细研究历史上对手的作品包括上帝的作品

创作法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

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卡片实操

极简原则:“如无必要,不增实体”(不要乱加信息)

我见:在书上、其他地方看到特别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写清楚出处

我思:对摘录的话的思考

注意

摘录“比较实”(观点、理论),“我思”就写得虚一点,课补充一个例子;摘录“比较虚”(一段故事),“我见”部分就写得实一点,可写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启发,金句等

整个卡片的信息密度要尽可能的大一点,总之是要将自己的才华与心力压缩到一张小小的卡片当中,而不是将原本一张卡片就可以写的内容稀释到一篇文章上

卡片法利于记忆素材

方法这个东西,在思维世界就是武器

纳博科夫卡片法的本质:能帮我们把握住能把握的点滴。memory is everything!

卡片的认知符合没有那么大,更容易记忆

卡片法利于养成创作习惯

积累卡片本身就是一种“微习惯”

坏习惯需要用一种好习惯替换它

养成任何一种好习惯,最好的方法都是微习惯策略

想跑步,不要制定一天几公里目标,能穿鞋出门,走两步就行

想持续内部,养成微习惯,每天踏踏实实写出一张卡片就行

“图难其不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纳博科夫卡片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