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辞职了」这件事

后来我在做任何事时,都会问自己,这件事情我做完,是让我的路更宽,还是更窄?如果让我的路更窄,我就不做了;如果更宽,我就选择做。

是的,就在这个月,我辞职了。

它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过无数次辞职的念头;就在今年年底,我将它付诸现实了。它是我给自己设立的最重要的年终目标。离职面谈时,不可避免地要聊到离职原因。我很坦率地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成长了。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想要的并不是稳定高薪,而是一份能给我带来成就感,激励我成长,并让我愿意无限为之投入付出的工作。

几年前在写给日本CEO的控诉公司管理体制问题的邮件里,我写下过一句,我想做能给客户带来笑容的工作。或许这听上去非常稚气,像极了一个毕业生的口吻;但我写下它时,它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场面话,而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至今初衷未改。四年里,有过欣喜快乐也有过愤怒委屈,一起努力过的深夜闪闪发光,到临别的时候只觉得一切都淡淡然了。如果说辞职这件事留下了什么遗憾,或许就是我切实体会到了在日企蚍蜉撼大树的无力感,并最终选择了逃离。

学生时代,我们在一所学校学习的年限大体是固定的。打从入学那天起,我们就知道几年后所有人终将离开这里,去往一个更高的平台;工作以后,每个人在一家公司打工多久,某种意义上却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尤其像我们这类毕业后直接签订终身劳动合同的日企。可是当这种去留抉择权交付到自己手上的时候,我们好像又迟迟不愿去按下那个按钮。毕竟,换工作是一件太折腾的事情:在全新的环境里重新介绍自己,和新的上司团队磨合,适应新的公司文化和工作环境,从熟悉的生活节奏切换到一片未知的领域。

坦率地说,最初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给身为应届毕业生的我提供了相当丰厚的年薪。几年下来,这份薪资拿得越来越沉,工作内容却开始越来越丧失挑战性。我在焦虑不安里度过了整整一年,最怕看到的字眼就是舒适区。最近读了很多李尚龙老师的书,最早认识他是通过几年前微信上一篇《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网上对于他的文字褒贬不一,我却不得不说,他的鸡血于我是一针强心剂。

一些人因为稳定放弃了梦想,很多人为了合群去迎合无用的社交,不少人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不知道如何改变。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很多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温水煮青蛙,只有每天进步的生活才是稳定的。
人这辈子最可怕的就是在最该努力奋斗的日子里,满足于自己所在的阶层,自满于自己拥有的生活。但比这些还可怕的是,他们竟然还年轻着,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越在年轻的时候,越应该给自己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叫自由。什么叫自由呢?我的理解是:有备选的人生,有可选的方案,有说“不”的权利。

我绝对捍卫每个人可以选择怎样度过一生的权利,但我也不得不认同,在过早的年纪享受安逸,只会让我们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当所有稳定与舒适幻灭时,直面坍塌的人生。在稳定的体制内,你一定要培养自己随时可以离开体制的能力。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第六季里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而我直到离职前才深刻体会到,你做的每件事情,都应该要在你离开这家公司时为你的简历加分。不定期地将自己的简历挂到市场,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市场的定位与价值。人生的很多道理,听的时候或许并不那么在意,但是越早明白才能避免一些弯路。

我最近酷爱一些预测未来的读物。瞬息万变的世界让我对未来充满好奇。新冠疫情将如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世界的城市格局?人工智能又将取代人类的哪些工种?读到这些的时候,我兴奋不已又倍感不安。兴奋的是,我们可能有幸见证并拥抱一个终结传统雇佣方式的时代;不安的是,有多少人将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被未来淘汰。

这个世界既然每天都在变,所谓稳定,本身或许就是不存在的。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才不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辞职是我改变的第一步。我当然无法预知,下一份工作是否能让我离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道路更近一些。但我坚信,只要勇敢做出选择,人生走过的所有弯路也是不断为你排除错误选项的过程吧。

毕竟来日方长,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我辞职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