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也要读论语

                                  前言

《论语》主要是孔子与其弟子们的对话,还有一部分是孔子的日常行为与孔子弟子们的一些言谈。共有二十篇,每一篇的题目基本是该篇文字首词。比如《学而》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在此简单说明。从古至今,注释论语的学者不胜数,每一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非要论谁的注解最准确,我认为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咬文爵字,把自己搞成一个训诂专家的样子。《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有道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善于学习的人就要善于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这样才是一个明白人。就像刘邦一样,身边的人只要有好的建议,他就听取采纳。刘邦说他带兵不如韩信,政务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最后天下都是他的,这里面的黄老之道不可谓不深。不过我们不讨论黄老,而是要讨论《论语》

    说起孔子,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长须老头两手作揖的形象,似乎专治、呆板、顽固。我学生时期的教材上虽然也有几句《论语》里的名言,但是很多老师告诉我们说儒家是古代帝王的统治工具。其实我们真的冤枉孔老夫子几千年了。儒家的原生思想可不是维护君王统治的哦,比如亚圣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话哪里是维护君王统治的呢?明明是早期的民主思想。

    “打倒孔家庙”是有历史原因的,孔子离世之后,其学生们因为见解不同,分成了很多门派,这一点真是人类的悲哀,任何宗教、学派、科学团体都会因为后辈们的不肖,自立门户,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才真正的继承了老师的心法。比如佛教就分了禅宗、净宗、唯识宗、天台总、密宗、律宗等等,道家分了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等等,基督教分了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等等,丐帮里面还分了净衣派与污衣派,门派之别真可谓遗祸万千。话归正题,儒家开始高光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开始站在了中国封建历史的舞台中心。其实董仲舒提出的儒术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子思想,之后到了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程颢、程颐、朱熹总结出一套儒学心法,他们自认为对儒学拨乱反正,回归了本源,是真正的孔门心法传承人。程朱之后世,读书人考试的标准答案就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也正契合了统治阶级所需,所以被统治者们大力推崇,后世读书人根本不敢有不同见解,否则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功名利禄根本就不用考虑了。到了明代中期,中国出了一个“千古第一完人”王阳明,他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之说。《传习录》里面多处否定了程朱理学,但即使是王阳明,他也是隐秘而又婉转的否定理学,并且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异端,非议颇多。

    以上举了这些例子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冤枉了孔子,真正的孔子生动活泼,亲切可爱,“温、良、恭、俭、让”,“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其思想伟大而光芒万丈。我当然不敢说自己是真正懂孔子的人,我的观点就是如前面说的:“不自见,故明”。读任何书,只要有一点能帮助自己,能提升一点点,那也是有价值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思想开放包容,才能进步提升。我想通过自己对《论语》解读,给读者还原一位伟大教育家的思想,以此重新树立我们的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以一个中正的态度去做一名好警察。也希望当我们在繁华的城镇,在寂静的山谷中迷茫的时候,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信念。

    中国警察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五加二,白加黑是家常便饭。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研究一些学术问题。所以此书节选《论语》中我认为对警察有启示的名句,以相对简单易懂的文字进行解读,不搞学术研究,不训诂,不说文解字,结合警察的工作与社会现状做一番个人见解。希望能给迷茫困惑的同仁们开启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警察也要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