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从细节处升华出立意:深度学习丰子恺,让孩子作文得高分

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作文要得高分,就不仅仅在于词汇量和句式,而是作者感悟和文章的立意。

对于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来说,虽然可以用标题,热点,来吸引读者视线,但对真正爱好写作的人来说,文章就如同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希望他有生命力,能长长久久。也就是说,希望文章能持续有价值。

现象级热销书《认知驱动》一书的作者周岭说,回顾写作之路,每周坚持发两篇高质量文章,是他在写作路上脱颖而出的心得。质量,永远是文章价值的核心。而立意,就是文章的灵魂,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说,最难的也是如何赋予文章灵魂。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赋予文章灵魂?这并不是一个天赋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在生活中养成细致的观察,总结,思考的习惯来慢慢养成。

具体来说,如何去养成这些习惯呢?

要说普通事如何写出韵味,那就要提到丰子恺。


为何写作可以向丰子恺学

大家可能和我一样,早就知道丰子恺的大名。他还师从弘一法师学习音乐和绘画。

记得好多年前,去过上海陕西南路的丰子恺故居。在法国味的街道中,藏着一栋装修朴实,格局宜人的中式味的上海小洋房。午后的阳光下,挂着一幅幅丰老的画作。浑厚简单的笔触,淡雅的色彩,没有修饰却含情脉脉的画风,让人仿佛见到了坐在藤椅上,喝着茗茶,淡淡微笑着谈家常事的丰老本人。


那些细腻的生活画,寥寥几笔简单线条,就能为简洁的画面赋予令人眷恋的人间烟火气,更能将这些世故人情升华为人生感悟,令俗世中人回味无穷。

可以想象,丰子恺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简练巧妙的表达能力,既然能让简洁的画面传达出超越时代的感动,那么他的文章一定焕发着同样的迷人光彩。

因此,一眼就看上了这本线装的《丰子恺给孩子的阅读写作课》。

书的装帧色彩朴素雅致,翻着特别舒服,而其中的生活启示卷,更是最大地体现了丰老本人从小中悟大的艺术特点。

周末和孩子吃下午茶的时候,带上了这本书,8岁的孩子就看得完全停不下来。我让他小心不要折了书页,他几次都忘情地忘了我的叮嘱。

今天得闲,早上在公交车上,中午在草坪上,我也随性翻阅。不知不觉就读了好几篇。

将家常琐事讲得如此有趣,让人欲罢不能的,是信手拈来的巧,和胸中随意流露出的大格局。

怎样将巧技和格局融为一体,就让我们举书中几个例子吧。

日常规律,处处可以感悟人生

先说说,印象挺深的一篇《渐》,看看如何从简单日常规律感悟人生。

切入点只是一个日常现象。那就是人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迁。四季轮换,孩童变老叟,巨大的变化,我们却不能感知。

少女变老妇,富人变乞丐,因为是一步步渐行而至的,我们就都能接受,忍耐。而如果是一夜之间的变化,则会让人生变得不可承受的沉重。

在渐渐中,我们就会接受本不能接受的。这是因为,我们把握不住,感知不到大尺度的时间带来的变迁。

其中穿插了一个让人回味的小故事,就是除夕夜,人们会在红蜡烛下守着含苞待放的水仙花开放。丰老回想这样的时光,感叹那真是一种痴态,是违背宇宙规律的妄想。这样一个故事,非常有画面感。橘色的,摇曳的烛光,洁白的,清香的花朵,还有周围静静等待的痴心人期盼的眼神在烛光下闪烁。

所以琐碎小事之所以能让人读来饶有兴味,是里面丝丝入扣的色彩,气味,感受,心境。

令人充分感受到丰老写作中,运用的画面感,调起的人情味,以及他从生活极细微处升华出隽永的主题的能力。


平常的言语,引伸出背后的隽永深意

再来说说《实行的悲哀》,可以看到生活中如何找微小的切入点。

文章开头切入点,是件很多人不会注意的鸡毛小事,是春节聚会时一个孩子的一句话。

孩子说:“寒假还有一星期,作业还没做完,感觉还不如放假前开心。”

由此开始探讨,人们总是在一件事尚未开始的时候最为具有幸福感,而真到了实行的时候,这份幸福感,也随着被稀释。

作者回顾了当时自己住宿学校的周末,从周六的闲散,喧嚣,期待开始,到周日的匆促,浑然不觉。

再一次印证了:还未实行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时刻。

配上的画,是放学后的校外。看到很多卖水果小吃的人,等着学生出来买,将那一刻的欢欣直接传给了读者,好像自己就是那个关了一周,终于盼到放学的娃,跟着字中人,画中人,一起回味了一把儿时的那点儿小确幸。


这就是丰老的文章为何能像嗑瓜子一样有滋有味,满口余香的原因吧。

随后,作者拔高立意,从毕业高光时刻之后,要面对的琐碎人生,到婚前的甜蜜期转向婚姻的柴米油盐,从《红楼梦》中大富大贵的元春的悲凉慨叹,到西湖荡舟时远观的喝茶景致亲临时的尴尬体验,一步步指出,有时候,“世事之乐不在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

和西方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的伟大哲理遥相呼应,升华到了哲学层面。

日常小事,洞察出人间清醒

还有一篇挺有意思的是《晨梦》,从一个日常小事出发,推进到了人间清醒的高度。

文章又是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日常体验:“梦中知梦”开始。

充满烟火气的开头,说了妻子回娘家,把两个孩子“我”带,孩子睡得早醒得早,而熬夜的“我”往往在孩子醒时还在梦里。但他发现,这个半梦半醒时分,梦里梦外两个世界可以并存。

于是作者发出追问:人人都说“人生如梦”。清醒如哲学家,也能知道人生如梦一场。那么,知道了人生如梦的我们,如何与人生之外的“真我”自处呢?

这只是其中三篇,书中收录的十五篇精致小文,每一篇都有不一样的味道,都有相映成趣的配画。可以反复细品。



一代散文诗画大师之作,就是作为消磨时光,体味人生的益友,也有收藏的价值。

丰子恺是一个既有人情味,烟火气,也始终有深远哲思的文人。

他在绘画,音乐,佛教中的求索和研究,都对他文章的细腻,品味,隽永,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写完这篇,打算给我的孩子看一下,看看他看完此书之后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更希望能顺着文中的批注,提问,和小练笔,看到他被激发出那种审美和思考的敏锐度。

而我自己,肯定是已经颇有受益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如何从细节处升华出立意:深度学习丰子恺,让孩子作文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