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天(梅东高桥)

梅东高桥碑

自从来到杭州市中心,我一心一意地找古地古迹,在去找徐志摩纪念馆的那天,无意发现这个碑,不由得疑惑起来。

按照这个位置,“梅东高桥”应该为“梅登高桥”才是。记得读大学时,坐三路去浙工大找同学玩,公交车报站报得就是“梅登高桥”四个字。

梅登高桥

为啥称呼“梅东高桥”,而不是“梅登高桥”呢?

原来这里有个故事。

梅登高桥位于杭州高级中学西侧,旧名通济桥,俗称梅家桥,明代始称梅东高桥。

杭州高级中学是古代的贡院。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有考中荣升、考不中和考死三种命运。

科举考试完毕放榜,高中的身戴大红花、坐着轿子,前面有锣鼓“铛铛”敲着,从贡院出来,经文龙巷、文星巷、长庆街、青云街,游街扬名,意味从此过上了青云直上的日子。

考死的从河水路运回家。

至于考不中的,拎着装着笔墨纸砚和生活用品的考篮,从梅东高桥灰溜溜地回家。

所以,杭州人将此桥叫成“没登(上科举)高桥”,以讹传讹成为梅登高桥,以至于忘了“梅东高桥”的本名。

梅东高桥还有自己的一段历史。

梅东高桥宋时称梅家桥,亦名通济桥。《咸淳志》:“通济桥,丰储仓后,葛家桥东,俗称梅家桥。”

明代始名梅东高桥。《西湖游览志》:通济桥,俗称梅东高桥。其旁有胭脂桥。

清代,梅东高桥一带乃是热闹之地。雍正时,桥周盐贩汇聚僦居,盐商项乐,在此建宅,有花萼堂等十二楼堂。

《卧陶轩集》中有《梅东桥晚眺》诗:

“古桥行近市,凝睇列廛居。红灯夜煎饼,白头人卖鱼。细流烟棹舣,旧句酒帘书。不厌嚣尘地,短婴惭未如。”

清张世荤《妙峰遗稿》有《梅东桥夜坐》诗:

“秋清夜永漏声迟,桥畔人稀独凭时。水面云生迷树影,山头雾没见星移。露零浅草虫先觉,月入深松鹤未知。静景寻求须静者,千家梦熟正奔驰。”

1921年,桥东建有私立两浙盐务初级中学。

1929年9月,“民国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梅东高桥东原清军大营盘基地举行,因此修场筑路,自洗马桥经梅东高桥到宝善桥建成碎石汽车道,称大营盘路,热闹一时。

1971年扩建体育场路时拆毁重建,成为钢混结构梁版式平桥,道通车辆。

不追不知道,一追起奥妙。

追起来,普普通通的一座桥,有故事,有诗,有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十四天(梅东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