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革命母亲——葛健豪江职院经管系学生党支部2019-08-12图片图片“革命母亲”葛健豪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革命家庭,她年逾五十之际,冲突重重阻力,倾家荡产率儿女远渡重洋...

一代革命母亲 —— 葛健豪

江职院经管系学生党支部 2019-08-12

图片

图片

  “革命母亲”葛健豪

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革命家庭, 她年逾五十之际,冲突重重阻力,倾家荡产率儿女远渡重洋,赴法国留学。归国后,母亲继续办学,将儿女一个个培养成革命志士。儿女牺牲后,她又将孙子孙女送上革命的道路。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富春共同的母亲葛健豪。她用一生演绎了一个传奇,毛泽东、邓小平尊称她为“大家长”、“蔡伯母”。

图片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国(中右一为蔡畅)

图片

图片

葛健豪(1865.08--1943.03),原名兰英,双峰县荷叶人。她早年协助毛泽东、蔡和森发起成立中共早期组织——新民学会,后偕子女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

图片

图片

蔡家故居,湖南双峰县荷叶乡光甲堂

葛健豪出生时,当地当时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他们彼此联姻,构成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葛健豪父亲原是湘军的参将,后作过盐运使、按察使,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

葛健豪和哥哥由母亲陈氏抚养成人。葛健豪幼时聪颖好学,性格坚毅。16岁时,葛健豪与永丰蔡蓉峰结婚。

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就义,对葛健豪影响很大。

1908年,葛健豪回到老家永丰镇,身边有3个孩子,其中就有13岁的蔡和森(原名和仙)。由于家境衰败,儿女们都没有继续上学业。他们就做起小买卖。但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这位做母亲的心愿。当儿子蔡和森要上学读书时,她欣然同意。

母亲的支持,成了儿子发奋读书的动力;儿子读书的优异成绩,又给母亲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她什么都听儿子的,尤其喜欢儿子讲时局的变化和革命的消息时,认为这是一件转变社会风气的大事,于是带头把自己头上的“巴巴头”剪了。她的行动,曾给永丰这个小镇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得全镇剪辫子的人很多。

后来蔡畅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母亲在那时候,可真是一个可惊的妇女,当1911年革命爆发的时候,她已经50岁了(实际只有46岁——笔者),但她很受革命的影响,决定不仅她的孩子们,连她自己都受到教育。”(韦尔·斯诺:《续西行漫记》)

创办女校,陪子赴法

图片

1915年,葛健豪在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结业了。她回到家乡后,创办了 “永丰镇第二女子职业学校”,自任校长。

这为妇女求学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很多妇女把第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进了二女校,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葛健豪不仅经常传播新思想,使女校成了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阵地,还极力倡导女子参加唱歌、跳舞、跳高、跳远等活动。提倡女性“放脚”(不缠足)、留短发,引起了当地封建顽固势力的惊恐。最后,第二女校只办了三学期就不得不暂时停办。

1917年夏,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同毛泽东等同学继续从事真理的探索。葛健豪为支持儿子,决定再跟儿女们进省城,全家搬到溁湾镇附近的刘家台子。

1918年4月,蔡和森同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他们即筹备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

图片

1920年,葛健豪(中)、蔡畅(右一)、向警予(右三)等勤工俭学生在法国蒙达尔纪女校

革命母亲  亮节高风

回国后,她除了继续支持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工作和养育孙辈外,她还积极投入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

1925年夏,她在长沙创办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被推举为校长。在办学中,葛健豪对学生十分爱护。她时常不顾自己家庭的生活困难,为学校添置设备,救济了部分困难学生。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葛健豪创办的职学遭到破坏。长沙不能久留,她领着两个外孙女前往武汉找蔡和森、向警予。到武汉后,党组织把她安排住在一条巷子里。但蔡和森、向警予工作非常繁忙。葛健豪只要见到他们就勉励既要敢于革命,又要注意安全。

党的“八七”会议后,蔡和森兄妹把母亲、孩子都接到了上海。她虽已63岁,又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她始终忠于党的事业,一面带孩子,一面做掩护工作。

1928年5月,向警予在武汉壮烈牺牲,但是葛健豪一直不知道这个消息。

图片

儿媳向警予(1895—1928)

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蔡和森受到党内立三路线的排斥。为不加重母亲的负担,蔡和森兄妹将母亲送回老家。就这样,葛健豪又回到家乡。没想到,这竟是与儿子蔡和森的永别。

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牺牲。党组织和家里的人一直没有将这一消息告诉她。

葛健豪回到空空荡荡的老家,一直过着贫寒的晚年生活。尽管如此,葛健豪依旧乐观的生活,养鱼、种花,栽树,带着孙辈在田间劳动。

党对这位革命老人及其后代非常关注。抗日战争前后,党曾派人把她的孙儿、孙女送去苏联。1938年,周恩来同叶剑英来到长沙时,还专门派人到石板冲,想把她接出去,但她为不加重组织的负担,坚持要住在乡村,直至1943年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葛健豪去世,享年78岁。

临终时,她甚至还不知道两个儿子和儿媳已经牺牲了。

她曾嘱咐长女蔡庆熙要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图片

毛泽东在延安得知葛健豪逝世后

提笔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

图片

葛健豪去世后,由她的长女蔡庆熙将其安葬于双峰县。

为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1985年9月,双峰县人民政府为一代革命母亲立碑:“蔡母葛健豪纪念碑”,碑名由陈云同志题写。

这位伟大的母亲,为中国革命养育出了出类拔萃的人:儿蔡和森、媳向警予、女蔡畅,女婿李富春——四位中央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题写了“母仪是式,亮节高风”,并题诗:“豪杰蔡家多,儿女万人歌,堪为烈母颂,留学创先河。” 

图片

蔡母葛健豪虽非中共党员,却破例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位非党人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代革命母亲——葛健豪江职院经管系学生党支部2019-08-12图片图片“革命母亲”葛健豪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革命家庭,她年逾五十之际,冲突重重阻力,倾家荡产率儿女远渡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