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放肆 爱是克制

“不知从何时起,未婚女子怀孕、堕胎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现象,这其中有很多是女大学生,甚至是未成年人。《孟子告·子上》中有云:“食、色,性也。”就连孔子在《礼记》里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可否认,凡是人的生命,离不开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是生活的问题,等同于民生问题;一个是性的问题,实为康乐问题。

当今社会的开放程度显示,婚前发生性行为已经不是一个人人避而不谈的话题,但这并不是鼓励未婚男女要尝试性的理由,而是强调彼此负责。中国父母在对子女性教育方面总是欠火候,他们不会大大方方的跟子女探讨这类问题,即使面对孩子提出的“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也总是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这样只会激发孩子对这方面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只教给孩子怎么去保护自己,而从来不教给孩子不要去伤害别人,这也就是“熊孩子”常出没的主要原因。

青春时期,男女之间总会产生一些朦胧的相互吸引的情愫,这个时候,交往就要把握一个度。在孩子的性教育中,教给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就是让他们免遭“非人”(这里不用“坏人”这个词,是因为不少熟人打着“爱”的旗号去害人)的伤害,而教给他们不要去伤害别人,则是在间接教育孩子如何去爱人。

虽然,社会对婚前性行为普遍不避讳,但依然免不了有“双规”的人在暗地里“偷窥”,他们一方面到处拈花惹草,哄骗女孩子,一方面又强调自己要娶的女性必须是处女,这样的人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不反对婚前性行为,适当的亲密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但要记住,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这不仅是对对方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爱情的真谛在于相互吸引,在于志趣相投,而不是追逐和依附。事实上,谁也无法承担起另一个人的价值寄托,只有做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完整的人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去爱另一个人。因此,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无论是一个怎样的身份,只有爱自己才不会失去自我,才会拥有更多的吸引力。

不知不觉,大学已经过去了两年,而我依旧没有和男孩子牵过一次手,谈过一场恋爱。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个人认为,女孩子在谈恋爱期间一定要明白没必要来要求男孩子对你要如何的好,如果他爱你,不需要你去暗示,他自会逛街时替你拎包,节日里给你送花、送巧克力等礼物,会舍得为你花钱,给你钱花。如果他并不富裕,也许他也不会说情话,但只要他努力工作,肯抽出时间来陪着你,那他一定是爱你的。爱是双方的。女孩子与男孩子若两情相悦,在男孩子主动送礼物时,作为女孩子也要有回礼,力所能及的小惊喜不失为一种浪漫,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关于礼物的小故事,文末虽有遗憾,却也是一种皆大欢喜。”

以上文字大概是我在2015年的时候所写,那时,我还没有谈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还不懂得男女朋友的相处之道,总是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待周围的恋爱事件。

“喜欢就是放肆,爱就是克制。”语出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电影没有看懂,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年少的喜欢是羞涩的,是难以启齿的,故而是装模作样的,是女生提着嗓门大声说话,是调皮男生故意的捉弄,等过了那段新鲜的感觉,便什么都不是了。而爱则不同,爱是矜持的,是理性的,故而懂得什么时候该追求,什么时候该放手,懂得克制自己的情感。

给大家讲一个大学期间我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

女生A是一个集美貌、学识、性格好、气质佳于一身的女子,不仅深受男生们的欢迎,女生们也喜欢她。大一刚入学,经历了军训之后便和同班的男生B在一起了,在外人看来,两人很般配,整天出入成双,是对令众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他们各自都参加着社团里的活动,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三那年,B在社团里被一个大二的学妹C倒追,大概是两人共事的缘故,一来二去的,B对C倒也产生了感情,竟背着A,偷偷与C搞起了 “地下情”,两人还约着长假一起出去玩。大概是A对B的信任,竟让B和C的“地下情”维持了半年之久。纸,终究包不住火,A得知后,立即找到了C,很多人都以为要上演一出“正室手撕小三”的戏码,纷纷跑去围观。在宿舍楼道里,只听见A的声音娓娓道来:“既然B选择了你,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成全你们。同时,你也应该通过这件事了解出B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既然现在能因为你背叛我,将来也能因为另一个女生背叛你。”紧接着,A与B干脆利落的和平分手。隔天,我见到了来上课的A,惊讶于她剪掉了齐腰的长发,留着干净利落的齐耳短发,这表明她对过去的一切人、一切事做了一个彻底的了断。再后来,A专心学习,考研成功,而B则不知去向。

直到现在,每每想到A的故事,总会被她的魄力所感动,对一段已经废弃的感情从不纠缠,及时止损,还能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给自己的“敌人”一个警醒。她大概就是那种活的洒脱又让人羡慕的人吧。

你要明白,不必把太多的人请进你的生命里,让不怀好意的人进入你的内心,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的拥挤不堪。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欢是放肆 爱是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