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世上果然有各种各样的希望,人生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重新再读,有一种恍然若世的感觉,年少的时候读来,又很多的不理解和疑惑,为什么要自杀和抑郁?为什么会有不理解的人不断的逼问,不能给予安慰呢?以前的浅读似乎就是简单的阅读,看完了,就丢弃在一边,转而再阅读下一本了,原先的所看的书,讲的是什么呢?已经早已遗忘在了昨天看过的那个日子中。如今再读,脑海中残存的记忆得以粘连,重新有了另外的一种感悟。

我时常在想,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阅历和成熟的思想变动也会和少年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世上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中,没有不变的存在物。死物也是在变化的,尸体会腐烂,会被微生物肢解,会成为梅花盛开的养料,会循环的再利用。生命在不断的延续中,亦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而我们呢。除了顺遂年龄的增加,似乎也毫无办法,人生啊,自从诞生以来,就在不断的做着减法运动中。成长、成熟、衰老,这是永恒不变的主体,就是在不断的更新和凋零中。活着的、死了的都是这样,概莫能外。

村上的这本书有人说是自述性的,写自己的年轻的故事,他就是主人公渡边,那个有着厚厚铠甲有些颓废、迷茫的主人公,女主角很简单,直子、小叶绿子,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情节,回忆,缅怀,似乎到了是那个年纪主旋律。村上说想突破自己固有的笔法,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一个淡淡的忧伤,并有着青春气息的故事。他否认自己写的是一本爱情小说,不过是出版社为了噱头,故意拿青春爱情做的策划案,这样比较好卖。但是他又在书本的序言中说这是一本爱情有关的小说,我不知道他矛盾的是什么呢?也许他自己也在矛盾,他写的那是不是爱情吧,毕竟在书中对感情的描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一种单相思在里面,并没有那种非你不可的爱情传奇,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一切都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忧伤,淡淡的笔法,甚至连告别都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看完整本小说,我都有一个疑问,木月为什么自杀呢?没有一点征兆,和渡边打了四局台球,友好的告别,情绪上也很正常,为什么要自杀呢?有人说,村上想描写的就是这种抑郁的人,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类人,可我还是有些问题?抑郁症也有一些具体的表现的,和正常的人是不一样的。抑郁和内向不一样,内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而抑郁却是一种心理疾病了,当然这是按照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表述的,可大凡是病总是有前番的变现的,并不是没有一点征兆存在的。就如直子的表姐一样,是有一定反常的变现的,可木月并没有,或许是隐藏的比较好,又或许若是木月没有自杀的话,下面的故事就没有办法展开了。若是木月还活着,那这本小说的后续情节就展开不了了。虽然只是我的猜测,但是也有几分道理的,我是这么想的。

直子和渡边是真爱吗?我并不觉得是真爱,或许并没有爱的存在,只是一个感情的寄托罢了。直子、木月、渡边三个人很好的朋友,木月和直子又是青梅竹马的恋人,木月去世,所以直子把渡边当成木月的附着,我觉得还是很正常的,就如同直子信件中表述的那样:我对你是没有感情的,如果给你带来困惑,还请你原谅。如果你有恋人的话,我是不会介意的,但是请你记得我。有太多的迹象说明直子并不是喜欢的渡边的,只是有一份感情上的依赖罢了,直子的最终自杀,也是因为失去了木月使她没有了活下去的意义,她因着木月的存在而存在着,一旦失去了这种存在意义,自身也没有了意义。这真是一个比较讽刺的感情,一个人依着另一个人,一旦主体的那个去世,另一个也活不下去了,可这又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是没有瑕疵和不能被批驳的感情。毕竟谁能站在道德的高度,来批判人类最为真挚的感情呢?

村上说,这本书中不断的告别,就是我们成长路上所要经历的,总是有人会先走的,这个没有什么能够改变的,不是你走,就是我走,所以他写这本书中也有几分纪念的意义。

是啊,人生路上,我们都在不断的做着告别,不是和朋友告别,就是和衰老的亲人告别。我们的长大就是他们的衰老,现在想来小时候一直梦想着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谁也管不了自己了,可等到长大,回头却蓦然发现,想再找一个人管一下自己,对自己说这不要、那不要的人,也没有了。那些人都已经消失在我们长大的路上了,有的成了黄土下的枯骨、有的被风吹散在天涯海角、有的消失在人海茫茫里,再也找不到一点的踪迹。

村上的书中很少有反映那些底下层民众的,也许是受制于小说题材的限制。衣食无忧的少年时代,不用为了生存的口粮担忧,不用为了家庭琐事烦扰,不用为了那忙忙碌碌的工作拼命。只要读书、学习就可以了,再穿插着去几次夜店,谈一场恋爱,这就是青春啊,青春真好,可以犯错也不用承担多么严重后果的年级,可以放纵自己也不用为此买单的年级,可以为了梦想而放弃一切的年级。

小林绿子的坦率是我能看到一点烟火的感觉,粗鲁而率真,敢说敢做的性格,是我比较欣赏的,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女主角。可以在楼房上喝着酒,唱着歌看邻居家着火,并幸灾乐祸;也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直接读渡边说着我喜欢你,我知道你心里有着喜欢的女孩了,虽然你没有跟我说,但是我也知道了;也可以发发小脾气,因为渡边的不告而别,而几个月不和渡边说话,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感情。这样的小叶绿子,我觉得才真实,才是活生生可以触摸的人。

就像文中的那句: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不是就真的死去了,肉体死了,灵魂上是不是还存在呢,还是一起消亡了呢?可是一个人的死亡并不会随着死亡而终止,终止的只是死者的时间罢了,可生者的存在却一种都在怀念和思恋中让死者得到永存。即便这个生者死了,可依然有生者带着死亡的那份记忆活了下去。

生和死,从来都不是简单对立的。生者可以说已经离去,死者却仍可以说着存在。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并不是简单二元论,非黑即白,非生即死。挪威的森林,是那首歌追起了思绪,还是挪威的森林追起了生者的心绪呢?

7����q

你可能感兴趣的:(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