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叹,你讲得真好。
唉,我是不是长了个假脑子啊。
你有犯过这样的困惑吗?自己好像知识的挺多,一直在努力学习,可学习又感觉学不好?
在你需要的时候总是感觉学过的知识却无法调用,为何?
当我们需要有效地调取识得的知识,那就不得不先学习一个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什么是知识晶体?这是古典老师提到的概念。
举个例子: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何不知识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
要学会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总结,知识晶体就是你学习时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就形成了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知识就形成了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像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像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就是在现在,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也不是难事。
因此,所谓的知识晶体就是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你在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知识碎片利用起来。
比如,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显著高于常人,但是他们的长时记忆里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的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5W1H”框架:
Why-原因、What-事件、 Where-地点、 When-时间、 Who-人员、 How-方法。
可以从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所以, 你看,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知识晶体是有一种能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
有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1、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的相互关系
如:金字塔结构、SWOT分析、时间管理四象限等
2、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这种结构是我们知识最常见的结构。我们可以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最经典的如书的目录。
3、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如:工作流程图、说明书的步骤指南等等。
4、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最常见的柱状图、增长曲线等等,体现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
你看,一个人有多强大,实际上看他到底积累了多少知识晶体。世界并没有什么“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事。如果不经过提炼,含金量高的金子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两样,你根本看不出来。
看看你自己存了多少知识,请把你的知识都萃取出来,成为晶体吧。这些晶体拿出来成体系,比起你那些零零碎碎的观点可好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