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读书笔记7

(文  刘俊芳)

      今天阅读第六章《学习力要素【理解力】》

1.理解力与学习

        每个人都知道“理解”的重要性,但不见得都思考过理解的本质。自测一下,你是否认同下面的话——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笔记促进理解。

      C.能做对题,就说明理解了。

      第一句,错!重复次数多,能够加深记忆,但不一定能促进理解。

      第二句,错!(小学低年级不建议记笔记)你可以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仍然不见得能理解。

      第三句,错!能用来解题,也不见得真正理解。

感悟:这些话当中,尤其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我也一直相信他们的正确性。但那是按照我的方式去理解的。我相信一本书读得多了,就理顺了它的内容、结构、人物关系、背景等。现在看来,那只是一方面的,对有些书籍来说,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某些知识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单靠自己是理解不了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是觉得做笔记能达到长久的保存,可以随时翻阅,提醒自己或加强记忆。而单凭脑子来记忆,很多时候是会遗忘的。我相信在这个层面上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多做笔记不一定能够促进理解,我也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会做对题,都是因为记住了某个公式、口诀,做题也只是照搬公式、口诀而已。所以不见得真正理解了。

      怎样理解“理解力”?理解,要求不仅知道是怎样,还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意味着要把新知识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理解就是联系。所谓理解力,就是把新知识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

        小学若从未有意识训练“建立联系”的能力,造成的理解力短板,会导致中学后学习的瓶颈——因为学的越深,要建立的联系就越多,越复杂。

      要提高孩子的理解力,需要“点点互联,提问牵线”

2.点点互联,提问牵线

      什么时候就能确定自己理解了学到的知识?

        理解就是建立联系。要建立知识点之间真正的联系,不能满足于“这俩差不多”,而要追问“有什么细微差别”或“有什么本质相通”。

,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他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的越好,理解的越好。

        所以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提醒孩子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是在促进孩子理解,充满好奇地向孩子提问,问合适的问题,就是陪孩子探索,就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更多连接。而且你不需要知道答案就可以提问。

3.学习力教练要掌握三种提问技能

(1)提问技能一:前因后果

      知识点之间最基础的联系是前因后果,了解前因后果就是“知其所以然”。

      多问孩子为什么可以帮助孩子跳出“我知道答案”,而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建立因果关系上。

      实际操作中,父母总问“问什么”,孩子也会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换一种问法,比如“这样的原因是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还有,把“为什么(why)”换成“怎么(how)”,往往更可以强调联系。

      体会下面这些例子:

提问技能一

感悟:学会提问,也是一种技巧。并不一定局限于why, how。只要问得好,让孩子感兴趣并乐于交流分享,就可以促进理解。

        在女儿学习数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创新题”我总是用示弱的方式,向她求助“这道题可把我难住了!咱俩一块儿想一想!”。有时候她自己解决了,我就说“这道题我都想不出来,你是怎么理解的?快给妈妈讲一讲!”她常常是自豪感满满,当起我的小老师来。可别说,这招还真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读书笔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