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之声

图片发自App


        一个村庄里,如果没有鸡和狗的存在,那这个村庄就不能算是地道的村庄。陶渊明诗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一“吠”一“鸣”,就为村庄添了生气和活力。狗和鸡共同制造出属于乡村的声音,融入庄户人谱写的乡土乐章。

      除了鸡和狗,庄户人也养猪、马、牛、羊、兔、鸭、鹅等畜禽。猪只要吃饱喝足,就不会吭声,马牛羊兔不到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是不会叫的,鸭鹅叫的频率也比较低。鸡和狗就不一样了,它们来到人间是带着使命的,母鸡得下蛋,公鸡要司晨,狗无论公母,都得负起看家护院的责任。

    所以,鸡和狗在执行任务时,就要发声了:母鸡下了蛋,立刻会“咯咯哒”地叫个不停;清早天刚放亮,公鸡便伸长脖子“喔喔喔”对着东方啼叫;家里来了陌生人,院子里的狗便不依不饶地“汪汪”以对。

    与狗相比,鸡要胆小许多,在受到主人轰赶、追杀或在夜晚遭遇黄鼠狼之类野兽偷袭的时刻,鸡会因受惊而惨叫不已。小时候,见村里一没有杀鸡经验的男子杀鸡,他那欲杀不杀、拖泥带水的动作,直把手中的那只鸡折磨得生不如死,叫声如“鬼撕”一般,用男子邻居家那位大婶的话说:“鸡嚎得简直是没有点人腔!”也曾见过那大婶家的大叔杀鸡,那技法是相当娴熟,手到擒来,一刀毙命。所以,待杀的鸡,能够落到“快刀手”的手里,也算是一种造化。

      庄户人养鸡,就是为了最终吃它的,自己吃或卖给别人吃,母鸡下蛋有功,最后也得被吃掉。所以,人们在杀鸡前常常会念叨一句:“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本是主人的一盘菜。”狗的命运则和鸡不同,庄户人养狗绝不会是为了杀了吃肉,尽管多数狗最终还是被杀了吃掉。狗因为“通人性”,所以会让人对其生出感情,以致最后成了主人的伙伴或助手。鸡再努力下蛋和啼鸣,都不太能走进人的情感世界,而狗摇摇尾巴就可以办到。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鸡是物质的,狗是精神的。

      在小农经济时代,走到一户人家院前,听到鸡叫声,就可以判定这家人的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鸡有饲料吃,人就有粮食吃,鸡吃饱了还能给主人贡献鸡蛋,而这鸡蛋既是美味又可以是零花钱。如果听到狗叫声,那就等于听到一个守护者的宣示。

      杨万里诗云:“稻穗堆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鸡和狗在乡间悠然地游走、觅食、发声,让人看到的是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如果说“阡陌交通”是乡野的格局,那么“鸡犬相闻”就是田家的韵律。

      (发于12月9日《都市晨报》副刊)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犬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