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经——中谷有蓷

诗经——风——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蓷(tuī):益母草。《尔雅·释草》:“萑,蓷。”郭璞注:“今茺蔚也。叶似荏(萑),方茎,白华,华在节间,又名益母。”

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干(gān):干枯。

仳(pǐ)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仳,别,分别。

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叹息之貌。叹:叹息。

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会。艰难:困难。郑笺:“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子别离,嘅然而叹,伤己见弃,其恩薄。所以嘅然而叹者,自伤遇君子之穷厄。”

脩(xiū):干枯,败坏。一说长。

条:深长。歗(xiào):同“啸”,号,呼叫,悲啸之声。

不淑:不善。一说无用。

湿:读其,将要晒干的样子。

啜:哽噎抽泣貌。

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叹声。一说句中助词。何及,言无济于事。及,与。郑笺:“及,与也。泣者,伤其君子弃己。嗟乎,将复何与为室家乎?”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槁。有位女子遭遗弃,内心叹息又苦恼。内心叹息又苦恼,嫁人不淑受煎熬。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抚胸叹息又长啸。抚胸叹息又长啸,嫁人不淑多苦恼。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抽噎哭泣泪不干。抽噎哭泣泪不干,悔恨莫及空长叹。


诗经之美,美在其意。本篇少有争议,古今学者均认为是弃女伤已之作,而本篇美在其心,伤心却不伤人,被人所弃却对弃她的人没有伤害,也就是说没有谩骂或者说是侮辱。体现出弃妇之修养,当然,这也只是片面的,我们还是先解诗之字义。

蓷,益母草,中谷有蓷,,是指山谷中有益母草。为什么是益母草呢?百度百科中说益母草为中药,有活血,祛淤,调经等功效,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产后血等,也就是说一般是调理女性身体用的,特别是产后。这里用益母草,是不是也是与弃妇形成个对比呢?那么其题的定义已然将全文定了基调了。

全文三章,反得用谷中益母草起兴,作比自身。暵,热气,这里指谷中热气蒸腾,将益母草蒸干,乾,修所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益母草缺水的状态,当然,益母草作为草药,也是要晒干才可入药,这里又加深了对比的程度。仳离,简单来讲,就是离婚,但这个词要分开来看,仳是指两个人亲密的样子,离才是分离,就好像婚,是指两个人在一起的样子,离婚才是分开的状态一样。嘅其叹矣,慨然而叹,只弃妇作叹息状,而连用两次,表示强调。遇人之艰难矣,重点来了,这里不是说遇到坏人了,或者说是遇到了对她不好的人。而是说遇上了一个让她的生活过得很艰难的人,重点不是说遇到了什么人,重点是遇到这个人之后所发生的事,让她很艰难。这里就是我所想表达的意思,文美在找事件本身的错误,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谩骂。

第二章中用的是重章叠句式,加深了诗的情感,条其啸矣比嘅其叹矣是更深一层次的悲。条,这里指人消瘦,啸,指细长的哀叹。前文中只是吮吸,这里已经是哀叹了。她在哀叹什么呢,遇人不淑矣,就是遇到的人对自己不美善。注意,这里我所说的是对自己不美善。我一直认为诗中弃妇应是一位名门之后,不说知书达理,也应该不与街上的泼妇相同。所以她在表达内心的悲的时候,也不会像泼妇一样去发泄。所以,我在这里用的是遇到一个对自己不美善的人。

第三章值得注意的是,暵其湿矣,这里用了一个湿字,有人解释为晒干的样子,我不以为然,我觉得湿就是湿。前两章都说明了益母草已被蒸干,哪里会湿呢?这里应该是讲山谷中的热气在一点点榨取益母草中最后的水分,湿可能是蒸出地面的水,湿了叶子,也许是早晨,也许是热气冷却了,也许是降了雨了。当然,重要的是湿,因为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不过这与后面的啜其泣矣相呼应,用以引出后面啜其泣矣。弃女伤心了,由叹息到哀叹,再由哀叹至啜泣。这是一个逐渐加深的情感,最后一句何嗟及矣,怎么会这样,这是对天空的问询,也是对自己人生的问询,更是情感的表达。

全诗以谷中益母草的干枯比弃妇的生存状态。预示着死亡命运的到来,预示着一个悲惨的结局。那么,诗的作者是谁呢,弃妇吗,还是一个同情弃女的人呢?

有解释与前一篇《扬之水》联系起来解释,扬之水写周平王为母族,派兵驻守,而不顾兵士之苦。这一篇就解释了一下为何如此。文中弃妇是周平王之母,周幽王之妻,申族之女。后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俗立其子为太子。所以将周平王母子驱逐。才有了后边的故事。当然,事实如何,无从计较,但文中弃妇之德,共鉴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诗经——中谷有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