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式劝酒

王力先生说“中国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饭。”在我看来,在山东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热情程度的,就是劝酒。

我是东北人,有东北人的彪悍、豪爽和不拘小节。从二十五岁工作以来,也曾在长江南北、秦岭东西的大小城市驻足和生活过。地域不同,风土人情各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不同城市的人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江浙一带的温文尔雅、陕甘地区的率真豪爽;皇城根下的优越感、中原人的好大喜功,……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熏陶了当地的人。但是有一点没有南北差异,就是吃饭。朋友相聚吃饭喝酒是大多数地域的统一认知。

我转过大江南北几十个城市,与各种性格不同,脾性各异的人吃过饭喝过酒,凭着一股子傻劲倒也应付自如!没有丢过丑失过态!

现在想来我自以为应付自如的其中一个原因应该也得力于领导和长辈的包容和无知者无畏的道理。“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角来反怕羊”,古人诚不欺我。

因为不懂规矩所以不守规矩,不知有规矩要遵守即使坏了规矩也就无从自省。思想里就没有对与错的比较,也就率性而为,也就有自以为是的得意。

这种浅薄和封闭的状态直到十年前来山东定居才终于被唤醒,随之而来的代价是之前所有的因浅薄无知而犯的错误都一并还了。从此终于知道什么才是中国的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从何时起,在什么时间被发扬光大不知道,但是运用到实际当中,是从落座之前就已经开始的。

中国本就是礼仪之邦,热情好客、地主之谊自是不能少的。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最得中国文化的真髓!山东人的礼貌好客即可见一斑。

初来乍到,洗尘的酒局接二连三。安排接风酒局的有朋友、有亲戚、有同事也有领导,我是不能拒绝的!一是因为人家一片好意,驳了人家是不礼貌的行为,二是因为人生地不熟,需要人脉扩展事业,于是来者不拒。不过在接受邀请的同时心里自是记上一笔,期待有机会还过礼尚往来的这一段情去。

山东人在饭桌上的讲究,外省人很难望其项背。在山东,除非纯粹的家人吃饭不是很讲究位置礼法,其他任何有外人在的场合,规矩坚决不能坏。主客尊卑各有安排,位置坚决不能坐错,否则后果很难估量。

我第一次为缺失酒桌文化买单就是在山东吃饭。记得当时人很多,互相寒暄进入酒店,礼让之中就落了坐,等到发现问题已经迟了!

山东人好客、山东人尚礼,山东人原则,山东人的嘴上功夫更是了得!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词穷,同时深刻体悟到作为中国人而不知礼仪的可耻与卑劣。

浅薄和无知让我无地自容,也为自己的可耻卑劣而不敢反驳孔孟先生留下的思想精髓!只能以山东式惩罚——喝酒赎罪,聊表愧意!好在山东人特有的大度,只要肯喝酒即使天大过错也都可以原谅!

我用酩酊大醉给自己补上一课!那之后半年不敢闻酒味。

王力先生其实遇到的仅仅是劝菜,菜吃得多了,不过就着他人口水吃一些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食物,大不了不卫生或让肠胃受些罪,也算是不幸中大幸了。如果王力先生遇到山东式劝酒,那么中国式劝菜不过是小乌而已!

我被劝酒,与王力先生被劝菜有异曲同工之妙。起初是消极的劝,后来是积极的劝,再后来就是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式劝!先是用礼仪教化,教化不通则以规矩劝谏,劝谏不明白就拼酒文化,总之总有办法让你把酒喝进去。

酒桌文化终于映射出我文化的浅薄与阅历的缺失:我说不出某某酒是什么香型又有什么典故;也说不出什么年代哪位名人为哪种酒树过碑立过传;更不懂酒桌上头杯酒几口喝干为敬、三杯之内什么人不能领酒……

我为我们国家酒文化的博大而自豪,为自己不能再酒文化方面给国家造势和宣传而愧疚!赎罪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喝醉,醉到不省人事。

山东人的酒量不是吹的,我被喝醉N次,痛不欲生N次之后,终于醒悟:我不但缺乏酒文化方面的知识,更没有很好的酒量弥补酒文化缺失的不足,呜呼悲哉!

其实劝酒的风俗与劝菜的风俗一样处处皆有,只是山东人更为热衷而已。这也和山东人的性格一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黄河水养育了耿直,豪爽的山东人;黄河文化千百年来也滋养陶冶了山东情操,发展了极富特色的山东文化。

黄河文化和酒文化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需要继承和发扬,可惜我无法从这方面做贡献了。


来山东也有十几年了,大大小小的酒场,各式各样的陪与被陪,五花八门讲究与规矩,酒桌文化的精妙和深奥始终体会不彻底,于是对喝酒产生了了惧怕,开始对酒桌文化敬而远之。

写此文没有其他意思,在山东被关照的地方很多,山东人的热情也令我感激不尽。劝酒的行为也是朋友感情使然,只是我的酒量令山东的朋友失望了,自己也感觉对不起朋友。如果有来生,做一回原原本本的山东人,也去感受叱咤酒场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东式劝酒)